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郝躍駿簡介

郝躍駿紀錄片工作坊 CNTV紀實臺 2012年09月20日 10:16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郝躍駿, 1958年1月生於昆明,祖籍山西武鄉。1983畢業于雲南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同年分配到雲南社會科學院民族學所做助理研究員。1985年到北京廣播學院電視係研修。

    1983年到1986年期間,曾經在基諾族和哈尼族奕車人地區從事過人類學田野工作和專業影像紀錄,他的處女作電影:紀錄片《生的狂歡》是中國第二代“少數民族科學歷史紀錄片”的代表之作。1987年後開始從事影視人類學理論研究。1988年與合作者在《雲南社會科學》發表了中國第一篇影視人類學的專業論文《影視人類學歷史、現狀和理論框架構想》。1990年開始按照國際標準製作人類學紀錄片並開始走向國際影展,是國內較早走入國際的紀錄片導演之一。1998年3月郝躍駿調入雲南電視臺紀錄片創作室,曾先後任雲南電視臺海外中心副主任,紀錄片中心主任,雲南衛視《經典人文地理》總製片人。現為雲南電視臺高級記者、雲南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影視人類學協會常務理事,是國內有影響的紀錄片策劃人、導演和製作人。

    郝躍駿受過社科研究機構嚴格的人類學田野工作和人類學影像紀錄訓練,特殊的學術經歷和背景,使他成為一個在中國不多的從事“跨學科”研究和影像記錄的學者型並取得相當成就的“影視人類學”學者和紀錄片導演。

    作為學者,郝躍駿是中國影視人類學學科概念和名稱的最早提出者,也是中國影視人類學學科理論體系的創始人之一。先後著有數十萬字的學術論著和研究報告。主要論著包括:《奕車人婚姻家庭形態調查》、《影視人類學歷史現狀及理論框架》、《影視人類學攝影初論》、《影視人類學在歐洲的發展及思考》、《論人類學電影的信息傳遞方式》、《多媒體及影視人類學的未來目標》、《國際影視人類學學科運行機制及思考》、《人類學紀錄片的多元化趨向》、《人類學電影學説及流派分析》、《影視人類學在中國發展對策研究》、《民族學紀錄片》(譯著)等等。

    他策劃並參與創辦了雲南大學東亞影視人類學研究所,先後應聘任該研究所製作部主任、副所長、客座教授,是中國大學首次開設影視人類學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第一人。曾作為中方設計和策劃人,將德國大眾基金會資助的《影視人類學國際聯合培訓項目》成功引入到了雲南大學。該項目成功地在雲南大學運作實施了四年,成為中國首個按照國際影視人類學學科體系和方法,並聘請國際著名學者上課,授予國際影視人類學碩士學位的人才培訓計劃,該項目在雲南大學培養出了中國第一批影視人類學的專門人才,這批人才已經開始有人在國際重要賽事拿獎,將成為中國與國際學術交流的全新的棟樑之才。

    作為紀錄片導演,郝躍駿是“超越觀察電影”在中國的主要代表人物(國際影視人類學家評語),先後有數十部紀錄片入圍國際人類學影展,是國內人類學紀錄片領域最有影響的重要人物。其主要紀錄片作品有:《甫吉和他的情人們》、《拉木鼓的故事》、《山洞裏的村莊》、《最後的馬幫》、《春節故事:回家》、《甲次卓瑪和她的母系大家庭》、《搬遷:最後的洞穴村落》、《遷徙的人:遠行遙》、《消失的古滇王國》等等。2004年以後,作為總製片人的郝躍駿和他的團隊又有六十多部作品獲獎。

    作為製作人,郝躍駿創辦了中國第一個人文地理類的電視欄目《經典人文地理》,該欄目成為雲南電視臺曆史上唯一生存下來並很快具有了品牌價值的電視欄目;同時,郝躍駿也是我國電視體制內不多的非常熟悉國際紀錄片市場銷售和運作,具有國際意識和國際眼光的專業紀錄片製作人。郝躍駿曾考察過法國嘎納電視節、德國萊比錫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加拿大多倫多HOTDOC紀錄片電影節等國際著名的電視市場,參加過美國發現頻道等國際節目的預售活動,從國際項目預售、國際聯合製作,到紀錄片國際市場和網絡體系有著透徹的了解和經驗,曾先後成功把《茶馬古道》、《幸福山谷》、《最後的馬幫》等紀錄片成功銷往歐洲和日本市場。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