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智慧·形式·風格——高峰廠長在紀錄片委員會襄樊年會上談紀錄片創作

高峰紀錄片名人工作坊 央視網 2011年10月20日 15:05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今天,我想就紀錄片創作談三點想法。

第一,我們要努力學習中國的傳統智慧。

  我認為,目前紀錄片創作還缺少一個在文化上的撥亂反正,在這方面我們還沒有把它做完或者做到底。作為一個文化人,我們應該思考這個問題;在我們紀錄片的行當裏,尤其是紀錄片人應該去思考這個問題。

  現在不管是中央電視臺還是地方電視臺,播出的大多是一些本來是很正常的電視節目,或者是一些製作相對簡單的節目。當然我説得不是像《大國崛起》這樣大的製作,包括前些天“五一”期間播出的《河之南》這樣的形式簡單的製作——簡單的畫外音、配簡單的解説畫面、加上簡單的採訪——這樣的引起了很多的反響電視節目。我覺得我們現在太需要有思想的電視節目了,因為有思想的電視節目總會在我們業內或者在我們的觀眾中引起反響。也就是説現在中國的電視節目需要思想,這個思想需要我們去尋找它的本源,我們應該努力去學習和借鑒我們中國的傳統智慧,這一點對於中國的紀錄片人來説,尤其重要。

  像央視十套的《百家講壇》,無論是易中天現象、于丹現象,不管講得深、講得淺,它總是能掀起波瀾。“有一點陽光就能夠燦爛”,正是説明我們的觀眾渴求我們電視的思想性,所以我覺得和我們影視界其他的行當相比,紀錄片人強調思想就更加重要了。

  我們要學習中國的傳統智慧。咱們現在在襄樊,離襄樊二十多公里,有個古隆中,出了個諸葛亮。我們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知道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知道他那種對事業的忠誠,他建立了偉大的事業後又受命于危難,“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但是他之所以能夠被我們世代所記得,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有思想的政治人物,他的政治智慧正是他的魅力所在。我想是我們中國古往今來的政治智慧讓他受益終身。所以強調我們電視節目的思想性非常重要。

  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那麼我們電視紀錄片人面對我們的天下能有什麼樣的策略?三分天下,我們面對新聞節目、面對娛樂節目,我們將如何生存?

  我覺得紀錄片的立足之本就是它的思想性,因為它沒有快捷敏銳的信息傳遞,沒有吸引觀眾的眼球娛樂化的因素。如果它能夠三分天下、能夠立足的話,靠的肯定是它的思想性。我記得陳漢元老師説過一句話,他説,一部好的電視節目能夠使心裏不平衡的人感到平衡;但他又説,一個更好、更優秀的電視節目能夠使一個心裏平衡的人看了以後感覺到不平衡。我覺得這個平衡、這個不平衡給我們帶來的衝擊力就是思想性。所以我們的紀錄片人要立足就要抓住這一點,要記住思想性是我們的立足之本。

第二,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的藝術形式。

  考慮到我們應該去學習中國的傳統智慧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努力去借鑒國外的藝術形式,這一點對我們來説也非常緊迫。事實上,幾十年間我們的電視一直緊緊跟隨著國內外先進的方式和方法。儘管是這樣,儘管在這一點上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努力地去學習、去借鑒。

  大家知道,我們的電視形式、新聞形式和娛樂形式幾乎拷貝了世界上所有相對好的和不好的藝術形式,其實我們的紀錄片也一樣。我覺得在藝術形式上努力借鑒和學習是應該的。畢竟紀錄片是一種藝術創作,沒有藝術創作的節目,就談不上是一個紀錄片。我還記得陳漢元老師的一句話,他在寧夏的時候跟我們説,他希望紀錄片人應該每人去拍幾篇廣告。為什麼要拍廣告呢?實際上説的還是要注重藝術形式。近年來我們看到了很多優秀的世界一流的紀錄片,這些紀錄片從形式到內容,包括對鏡頭和音樂的運用,的確讓人震撼。前不久,我看了兩遍英國紀錄片《地球脈動》,的確讓我震撼,我想也會讓每一個紀錄片人感到震撼。我覺得中國的紀錄片應該努力去從形式上達到真正的藝術高峰,做到這一點我們還是任重道遠的。我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學習和借鑒國外的紀錄片藝術形式和它優秀的創作方法。

第三,我們應該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

  既然紀錄片是藝術創作,就應該具有個性化的屬性。在藝術創作中,我們應該努力去發揮我們的個性。

  我覺得所謂個性化的藝術創作,首先要清楚我們自己究竟適合做什麼樣的紀錄片?應該在什麼樣的紀錄片道路上去發展?根據自己個性的情況,比如説我不善於很多的交際,我可能就拍不了一些非常紀實的節目;比如説張以慶,他就琢磨走相對自我的、相對藝術化的紀錄片的發展道路;比如説我的知識結構對地理比較偏重,也非常感興趣,甚至説我以前就是一個學地質的大學生,那麼我就去探索地理的紀錄片節目,這適合我的學歷,也適合我的性格;比如説吳向列,他就去探索和發現紅水河;比如説我的工作需要我做好節目,我始終要在這個行當裏做好工作、做好紀錄片,就像張潔——他就努力把像《新聞調查》這樣的紀錄欄目做到位……

  我覺得我們應該努力探討自己的風格,這些風格無疑是根據自己的學識、修養、知識結構、性格,或是根據自己的工作環境逐漸鍛造出來的。所以馬小剛有馬小剛的樣,唐亞萍有唐亞萍的樣,這都是根據自己的性格和工作環境打造出來的,我們應該努力去培養自己的性格。如果100個人做電視節目,做出來是一個樣子,那麼絕對不是一個電視紀錄片,那是一個傳統的專題節目,或者説新聞節目。紀錄片永遠是100個人要做出100個樣式,這才是真正的紀錄片。我們全體應該承認,紀錄片是一種藝術創作。

  簡而言之,對於紀錄片創作我有這樣三個想法:一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智慧,二是借鑒國外的藝術形式,三是建立自己紀錄風格。感謝大家到襄樊年會來,我們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希望能夠在自己的紀錄片事業中有所進步。希望大家一如既往關心愛護我們這個紀錄片委員會,因為我們願意把我們這個委員會辦成我們紀錄片人的家,變成一個交流的基地,使大家能夠在這裡感到溫馨、感到愉快,通過交流使大家能夠在我們的活動中得到幫助。謝謝大家!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