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一、突出“生命”的主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美國盲聾啞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書名,是盲人歌手楊海濤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説的話,也是紀錄片《一個城市的奧運記憶——殘奧篇》開始的第一句話。對於健全人來説,這是多麼簡單的一個願望,但是對於實力有殘疾的朋友來説,簡直就是奢望。
張藝謀執導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向世人展示了詩意般的歷史場景和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卷。殘奧會的開幕式實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承諾,全場突出“生命”這一主題,處處充滿著人文的關愛。當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李月坐在輪椅上舉起紅色舞鞋的時候,無數人為之動容。李月是個有著成為舞蹈家夢想的11歲女孩,她在用一種堅強的方式延續著自己的夢想,而這種方式又是多麼地感動觀眾。
殘奧會是一場經濟,更是各國殘疾運動員實現夢想的舞臺。他們為夢想奮鬥,永不言敗,終生無悔,是我們著力打造的收視亮點。
二、“我以為她們不會為我停止比賽”
S13級400米女子自由泳比賽發令槍響後,8個泳道中7名選手躍入池中開始比賽,第八泳道的選手卻沒有出發,而是開始哭泣起來。S13級是弱視級別的比賽,第八泳道的選手是來自澳大利亞的泰甘。她不僅弱視而且聽力也有障礙,安裝在她腳下的燈光發令裝置又出了故障,因此他不知道比賽已經開始,直到發現其他泳道選手已經出發。然而,裁判下令停止比賽,並安排重新開始。泰甘對著攝像機説:“那一刻我嚇壞了,我以為她們不會為了我停止比賽。”泰甘和另7名運動員一同再次出發,雖然她只獲得第八名,但全場的觀眾都在等待著泰甘郵箱重點,併為她不斷地鼓掌加油。
這場賽事上的細節,我們通過片子把它放大,不只是為了記錄,而是體會其中人格受到尊重的感動。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在殘奧會的賽場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他們追求公平的態度是對人格尊嚴的敬畏。輸贏不是殘奧會比賽的全部,觀眾看到運動員們帶著夢想,真誠低投入,並從中獲得快樂,都能從中感受到激動和溫情,更體會到人類的尊嚴。
三、這是一座無障礙的城市
《一個城市的奧運記憶——殘奧篇》除了展示大量賽場內的故事,還把鏡頭對準了賽場之外,如大量永久性無障礙設施的建立:盲道、坡道、殘疾人專用出租車等無障礙設施,但這不是全部,心理的無障礙才是真正的無障礙。再一次採訪中,記者本想主動幫助輪椅運動員上一個坡道,卻被專業的志願者阻止了。志願者説,在殘疾人沒有提出希望你幫助之前不要做什麼。他們需要的不是這些,而是平等的尊重,如果你不把他視為一個殘疾人,他們會感到你是在真正地尊重他們,他們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憐憫,而是尊重和理解。
本片通過記錄畫面展示殘疾人運動員的追夢經歷,平時記錄,客觀陳述,不用什麼華麗的詞句就已經足夠震撼了。每個看似隨意的小故事都在講述這他們的人生態度,這些都是折翼天使的輝煌涅槃,希望通過我們製作的這個節目能夠留住那段記憶、那份感動,也留住我們曾經的付出。
【選自2011年《中央電視臺獲獎作品賞析第二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