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內涵豐富,觸動人心——評紀錄片《美麗鄉村》

紀錄動態 中國網 2015年10月13日 10:35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紀錄片《美麗鄉村》(共十集)為未來的人們保存了一份非常珍貴的紀錄。這部令人感動的紀錄片,記錄了當代中國各個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鄉村和鄉村人的生活,忠實地講述了鄉村和鄉村人的故事。

 內涵豐富,觸動人心——評紀錄片《美麗鄉村》

對共生狀態的復現

對於每個鄉村而言,它們各自都有很強的獨立性。有些鄉村,近乎處於封閉狀態。生活在鄉村內部的人,可能對其外部的其他鄉村和城市少有了解,或無所了解。但是,假若在高空中有一雙眼睛,這雙眼睛俯瞰大地,它們會看到,每個鄉村與鄉村中的人們,以及每個城市與城市中的人們,其實是共同存在著的。使它們共生、又使它們彼此相對孤立的,是時空本身,也是相對孤立的每個人的各自的視野與意識。

 內涵豐富,觸動人心——評紀錄片《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天之涯

這部紀錄片的創作者走遍了中國天南海北,拍攝了多個鄉村與生活在那裏的人們,通過整部片子呈現出多個鄉村的面貌與狀態。創作者的足跡,走到了天之涯、海之角、山之谷、水之鄉;他們的身影,出現于雲之南、關之北、土之丘、草之原、江之畔,成就了這部內涵豐富、觸動人心的紀錄片。在視頻文本中,被拍攝、被記錄的鄉村與鄉村人連續出現,在紀錄片中共存共生,打破了現實世界中每個鄉村相對孤立的狀態,使觀眾看到了當代中國異常豐富的鄉村形態,以及它們在同一個大時空中共同的、鮮活的存在。

 內涵豐富,觸動人心——評紀錄片《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海之角

從這個意義上説,這部紀錄片突破了時間與小空間的約束,使每一個在人們意識中相對孤立的鄉村,在片子中回歸到現實的共生狀態。這部紀錄片,因此成為高空中的那雙眼睛,打開了生活在大地四方的人們的視野。

蘊藏無盡生命力的美麗鄉村

這部紀錄片,在我們心中復現了鄉村及外部世界的共同存在,也加強了中國鄉村的整體特徵。觀眾很容易在這種存在中,找出這些中國當代美麗鄉村的共性。幾乎所有的鄉村,在各自獨特的表象之下,在同一大時空中相對獨立地共生的表象之下,都遺留著或多或少的前工業社會的特徵。

 內涵豐富,觸動人心——評紀錄片《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山之谷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美麗鄉村中前工業社會的痕跡,看到與它們與工業社會的城市相比的落後,以及鄉村生活的艱辛、平淡。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美麗鄉村中的生活著的人們,在艱辛與平淡生活中表現出豐富的智慧與才能,也表現出他們的質樸、敦厚、勇敢與堅韌。正是這些品質,使美麗鄉村在歷史滄桑的變遷中,蘊藏著無盡生命力,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情況下,也表現出勃勃生機。

紀錄片忠實表現了鄉村生活最重要的特徵:艱辛。新疆塔什庫爾幹縣塔吉克族人達吾提一家,生活在五千米以上的高海撥地區。這年八月,達吾提一家帶著三百隻羊,進行秋季“轉場”,前往冬季牧場。他們出發後的第一天,就在渡河時損失了一隻羊。達吾提為了搶救那只羊的努力,令人唏噓不已。海南“疍家人”在“漁排”上以捕魚養魚為生,面臨變化莫測的大海,是另一種生存的艱辛。在江西的龍虎山,李老三為了採集與培植珍貴的中藥材鐵皮石斛,經常攀爬于懸崖絕壁。蒙學臣和他的漁民夥伴們,則要在零下的寒冷天氣中,在達裏諾爾湖面上鑿冰,在冰下“走桿”放網捕魚。海南千龍村的苗族孩子鄧家樂和他的夥伴為了捕捉野鼠,要翻山越嶺,夜宿山林。不論是達吾提、李老三,還是蒙學臣、鄧家樂,他們的生活與生存,是艱辛的。

 內涵豐富,觸動人心——評紀錄片《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江之畔

在紀錄片中,生活在美麗鄉村中的人們是勤勞、智慧的,是質樸、敦厚、勇敢、堅韌的。西藏當雄衝嘎村的羅瓊,看到青藏鐵路給高原帶來的商機,開始創辦自己的風乾牦牛肉廠。浙江白茶谷的潘春花不辭辛勞地經營著制茶賣茶生意,每年可以獲得十多萬元收入。江蘇相城區的人們靠養殖售賣大閘蟹增加了經濟收入。哈尼人索姆一家在有著千年曆史的哈尼梯田上勤勞耕作,這一年大豐收收穫了27袋糧食,遠遠超過了往年。他們農忙時在地裏一天吃三頓飯,平時則是一天兩頓飯。貴州控拜村的苗族漢子龍澤壽是名銀匠,發起成立銀匠合作社,正雄心勃勃打算重振控拜村的銀器製作業和旅遊業。吉林錦江村的老把頭王中三不辭辛苦,帶人前往長白山“放山”挖人參。寧夏白莊村的姚建平,是小學老師,自己還種土豆。陜西魏塔村的蔣明放利用窯洞,創辦了“魏塔藝術之家”,接待暑期前來寫生創作的學生們。涪陵的老王和他的家人種植青菜頭,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辛勤勞作,將新鮮的青菜頭撒鹽脫水製成半成品後再賣給工廠,收購價翻了一倍。類似的故事,在紀錄片中還有很多。

 內涵豐富,觸動人心——評紀錄片《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水之鄉

我們還可以在紀錄片中,看到美麗鄉村對寶貴傳統的繼承。海南的漁民李成方依然堅持下海潛水捕魚。浙江南潯區裏村的顧明琪與家人堅持養蠶,不想讓養蠶的技藝失傳。貴州小黃村侗寨的孩子潘幸美與她的同學們堅持練習侗寨的《春蟬歌》,並在“侗寨大歌”這一傳統盛會上演唱。寧夏南長灘村的拓守宏堅持製作羊皮筏子擺渡黃河。呼倫貝爾的額納日巴特爾堅持參加摔跤訓練,繼承著蒙古傳統的摔跤技藝。克什克騰旗的那僧吉亞為友人製作傳統的蒙古牛角弓,傳承了這門重要的手藝活。秭歸每年組織龍舟賽。只要家鄉龍舟隊召喚,遠方打工的秭歸人都會趕回來參加每年端午的龍舟賽。廣東上西村每年清明節,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遠方的遊子會趕回家鄉,與族人們一起祭拜祖先。

《美麗鄉村》片名的英文名是“Back to the Village”(直譯為:回到鄉村),這個英文譯名流露出創作者的一種情懷:希望當代的城市人能夠從鄉村之外回望鄉村,從而思考歷史變遷中美麗鄉村的命運。通過這部紀錄片,我們看到在滄桑的歷史變遷中,美麗鄉村所經歷的變化以及許多鄉村人生活方式的轉變。比如,海南李成方的哥哥李成波不再經常潛水捕魚,而是上了岸開了維修店。三亞的李成漢原來是漁民,但是如今卻成了蜈支洲遊覽區的一名潛水教練。山西中市村的農民張醜栓和他的侄子張瑞榮將自家的驢子打扮起來,來到壺口景區供遊人拍照留念。在西藏一個普通村子裏生活的少年普布次旦,憧憬著去遠方的首都北京,希望有朝一日在北京闖蕩生活。東北林海雪原中的一些伐木工人們正準備離開林區,告別他們從事多年的伐木行業。他們在嚴寒的雪夜中,圍著爐火而坐,舉著盛滿烈酒的茶缸,用靜默的忍耐、憨厚的微笑迎接著未來的命運與未知的挑戰。看著這感人的一幕,誰都會相信,不論未來怎樣,美麗鄉村會一直駐留在他們的心中,他們也會勇敢面對自己的命運。

憧憬永遠美麗的家園

這部紀錄片的最後一集,名為《人之初》,講述了幾個鄉村少年成長的故事。紀錄片將這些孩子面臨未來挑戰、面臨工業化挑戰的命運擺到了觀眾面前,但沒有刻意給出一個關於未來的明確答案。孩子們的命運令人深思。如果將當代中國視為一個從前工業社會向現代工業化社會轉變的“孩子”,中國的未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在前工業社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具有勇敢、堅韌、吃苦耐勞的品質。這些品質,也該是當代中國所具有的。但是,即便具有這些品質,未來進一步的工業化究竟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呢?

 內涵豐富,觸動人心——評紀錄片《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人之初

工業化,已經使中國的很多地方變得富足,也催生了許多發達的城市和一些超級大城市。這些城市,成為很多鄉村孩子憧憬的樂土,也吸引著許多美麗鄉村中的鄉村人背景離鄉、尋找夢想。美麗鄉村,是所有鄉村人的家園,也曾經是所有城市人和他們祖先的家園。未來,繼續工業化的中國,進一步富足的城市,能夠為所有人再造一個美麗家園嗎?無論如何,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滿懷著美好的憧憬,都期望著美麗家園,鄉村也好,城市也罷。

 內涵豐富,觸動人心——評紀錄片《美麗鄉村》

(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歷史語言與戰略傳播研究所所長,著有《宋代消費史:消費與一個王朝的盛衰》,長篇系列歷史小説《大宋王朝·天下布武》等)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