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紀錄片《南海Ⅰ號》主體內容

紀錄動態 央視網 2015年08月24日 18:34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紀錄片《南海Ⅰ號》將第一次全息紀錄“南海Ⅰ號”沉船的發現、考察和打撈保護的全部過程。

    對已存放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中,這艘古船最新考古發掘行動的拍攝,將為世人解開有關這條沉船最新的懸念。

    從內容構成來看,本片的主要內容基本上可概括為四個方面,即古船發現情況,探查打撈情況,考古保護情況及各方相關背景。從事件的展開和敘述來看,全片對“南海Ⅰ號”故事敘述的最重要的線索,必然是從古船發現、整體打撈到目前考古發掘情況的整個過程的回溯。而考古發掘中的各種謎團、關於文物的猜想、專家的推測;整體打撈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直觀的技術揭秘等,將成為形成收視興趣點。同時成為展開時代背景、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等等各種相關背景的關節點。

    回溯“南海Ⅰ號”的經歷,事實上可以圍繞以下幾個關鍵數字:——一是“發現古船24年”,即從1987年8月,廣州救撈局與英國的海上探險和救撈公司在上下川島海域尋找東印度公司沉船萊茵堡號時,意外發現了在深埋在23 米海水之下的“南海Ⅰ號”算起,時至今日,這條宋代沉船進入人們的視野已達24年;二是“水下考古調查保護7年”,即從2001年4月,由香港商人陳來發先生的捐助,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聯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水下考古專業隊員共12人,對“南海Ⅰ號”進行了搜尋和沉船遺址精確定位,直至2007年正式啟動整體打撈工作,時間已跨過7年;三是“艱難打撈9個月”,即從2007年3月準備首次嘗試打撈,到力排惡劣天氣、複雜環境的影響而最終將“南海Ⅰ號”整體打撈上岸,置於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中,耗時長達9個月。

    這些數字組成的,是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歷史。與“南海Ⅰ號”的發現同時,中國水下考古隊成立,意味著水下遺産保護事業的起步,對“南海Ⅰ號”多年的探查保護,也是保護水下遺産觀念日益強烈的結果。而最終的打撈,是中國水下考古工作者和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者理念的創新,技術的創新,也是多年艱苦工作成果的展示。同時,在打撈過程中巨大的資金投入,也顯示了中國政府保護水下文化遺産的巨大決心。這些內容的揭示和表達,對中國這樣第一個文化遺産富礦的國家來説,十分重要。

    紀錄片《南海Ⅰ號》在海內外的播出,會將一個立體的、真實的、完整的“南海Ⅰ號”鮮活地展現到觀眾面前,而這一切的背後,是海上絲綢之路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以及中華民族發展和海洋之間息息相關的聯絡。當這一切通過紀錄片《南海Ⅰ號》以全新的視角和故事化的方式錶現出來後,觀眾將從歷史的謎團、生動的細節、宏偉的背景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與之相伴的強大的力量。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