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編導 張靜雅
《甲午》播出後,我接到一個喜歡軍事的朋友的電話。他直誇這片子不錯,説燃起了他對甲午史料的興趣,“你們這片子拍了這麼久,肯定都成專家了吧,什麼時候有空好好聊聊啊。”
我趕緊在電話這頭擺手,絕對不敢當。這不是謙虛。羞愧地説,在受到胡導的感召進組之前,我對甲午的了解都來自歷史課本和電視劇,軍事知識更是空白。對於劇組裏我們這些外行來説,十幾個月的時間,無論怎樣惡補也難以談得上研究。不過《甲午》首播後收到的反饋中,的確有不少人讚賞片子在史料的呈現上做得鮮活紮實。我想,這定要歸功於我們身後的智囊團隊。
在小黑屋埋頭工作的編導張靜雅,剪輯師費凡,助編何潔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如果在一年半前聽到這個機構的名字,我大概不覺得自己會和他們産生有任何關聯。然而這一年多來現在,對於我們團隊來説,海研會裏許多同志們的名字就好像帶了魔法,説出來便讓人安心的力量。每當我們對某段歷史、某個細節有所疑問,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問他們。《甲午》這部片子講述的是一百多年前中國和世界在半個世紀裏的巨變,宏大、龐雜又細瑣,對知識細節的要求非常高。然而因為許多原因,國內官方研究機構在相關史料的蒐集和研究狀況上很不盡人意。海研會作為一個非專業學界的民間組織,自發挑起了這個擔子,在十來年的時間裏一點點填補著甲午研究的空白。
這些沒有職務、沒有職稱、自掏腰包做研究的專家裏,有研究戰爭戰況的,有研究炮彈艦艇的,有專注陸地戰場遺址的,有專精海軍軍服考證的……他們中有一個小夥子叫張黎源,是位建築師,英文好又擅長學術,“致遠”號在船臺上的照片,就是他在英國留學時第一個發現的。因為這個特長,幾乎每天他都會被我們拉來諮詢和探討各種細節問題;此外,當我們每寫完一段和軍備、戰爭相關的文稿,也通常會先請他過目,幫著審核是否有錯誤。做紀錄片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黎源本職工作已很繁重,又常得犧牲寶貴的休息為我們交流解惑,但他從未表現出不耐煩。我們提出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經常會引出他上千字的回答,如做論文般細緻認真,一絲不茍。每每當我在工作中感到煩躁的時候,看到黎源長長的回信,就不由又打起精神,不敢懈怠。有趣的是,儘管我們主創團隊每個人提出的問題都得到過黎源的回答,大家在微信和郵箱裏來來往往的交流也恐怕早已上萬字,但絕大多數人至今還沒有機會見到黎源,親自和他説聲感謝。
在紐卡斯爾圖書館的張黎源,監督攝像老王工作
每天,《甲午》的主創團隊在北京的工作室裏通過一根網線向世界八方聯結:威海、大連、杭州、福州、東京、倫敦、華盛頓、慕尼黑……資料和素材的揀選是無止境的,搜索、尋找、翻譯、探討,做得越深入就越需要各方人才。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夥伴加入了進來:駐美記者、留英博士、新聞系教授、檔案館館員、歷史學學者、全職媽媽、高中學生……我們時而算著時差,臨睡前再寫封郵件,希望這24小時裏的溝通能多個來回;偶爾也會留意到一封郵件的發件時間是子夜時分,便知道對方是收了工交代完應酬後,回家又加了個班。
十一年前,胡導曾經做過一個講述大清留美幼童的紀錄片,那個故事和《甲午》差不多發生在同一時代,都對清末的歷史資料有極大的渴求。那天,胡導看我和其他同伴用微信就一個史料細節來回討論了好久,頗為感嘆,説這和十多年前做片子可太不一樣了。
可不是麼。這些年來,因為互聯網的繁盛,信息的交流與資料的蒐集已便利得超乎想象。《甲午》的製作中需要參考大量日本史料,許多都能在日本網站上找到,並能方便地免費下載。當需要閱讀英文資料時,我們也發現,不管是像1900年出版的《中國真問題》這樣的老書,還是像1895年出版的《泰晤士報》這樣的舊報紙,如今都能方便地在網上找到原始版樣的電子版本。
1895年9月24日的泰晤士報
互聯網帶來的奇妙體驗又何止在史料蒐集。我們在研究清朝大建海軍的歷史時遇到一個問題:當年有多艘軍艦都是從德國購買,然而關於這方面的中文研究卻遠遠不夠;在搜索引擎裏輸入軍艦名,找到的論文著作多是德文,可編導們誰也不懂德語。放在幾年前,面對這樣的挑戰,攝製組要麼得耗費許多金錢和人力,要麼就只能放棄。但幸好今天的世界已經有了神奇的谷歌翻譯。把德文複製黏貼進左邊,點下按鈕,右邊便是像人工翻譯一樣流暢的英文。感謝這些偉大的公司,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又比如今年年初,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貼出幾幅曾參加國甲午戰爭的的日本軍艦的彩照,十分驚奇。我們此前所有見到的照片都是黑白的;但那彩照色澤明朗自然,又不像信手亂涂。利用谷歌的識圖功能,我很快找到了出處,是一個日本博客。博主山下敦史先生是軍艦和歷史愛好者,近年來,他一直潛心於為舊照片上色的工作,力圖通過史料和顏料的結合,還原歷史當年的景象。經他加工後的照片宛如藝術品,我們瀏覽後很希望能獲得他的授權,將其用在《甲午》片中。雖然博客上沒有聯絡方式,我們通過搜索還是很容易找到了他的推特賬號。在取得聯絡後,山下先生爽快地為我們授權,並向我們發來幾幅尚未上傳到網上的高像素作品,供《甲午》一片率先使用。這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的慷慨讓我們感動且難忘。
通過谷歌挖掘出著色後的日本扶桑艦出處
離《甲午》首播已有一個半月了,許多感受和記憶也已隨著時間流逝打包放進角落。幾日前,胡導告訴大家,《甲午》將於這月中在紀錄片頻道重新播出。能在沉澱後重溫這部片子,真是好事。感謝這份機緣,又讓我回憶起過去一年多的創作點滴,和這段奇妙又幸運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