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貝家花園往事》導演闡述

紀錄動態 央視網 2015年05月28日 10:52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文明的相遇往往伴隨著野蠻的殺戮與征服,但也有例外,《貝家花園往事》講述的便是一段中法文明融合的故事。

《貝家花園往事》是一段追憶之旅,一位來自法語空間的兒子尋找漢語空間裏的父親與他的朋友們,這本身就是文化對話。

從1902開始的半個世紀裏,戰爭、陰謀、暴力與屈辱佈滿中國大地,本片主人公無可逃避地被命運捲入殘酷的現實。然而,本片講述的卻是一群文化外鄉人在冷酷現實裏的心靈追尋:

貝熙業,大夫,學者,沙龍主人,也是一位人道主義者。他像土地一樣寬厚,包容,身處富貴優裕之境,卻無償為鄉民醫病,甚至對待窮人更有情感。當侵略暴行迫在眉睫,他的勇氣被激發出來,抵抗法西斯。遲到的愛情為蒼老的人生帶來溫暖和傳奇。

1

老貝與妻子對望

鐸爾孟,學者,詩人。他的一生就是一串謎:迷離的身世,終生獨身,居住中國長達48年。他把靈魂深藏于漢語,回到法國卻感覺“背井離鄉”。他用亞歷山大體復活了《紅樓夢》中精緻淒艷的詩篇,臨終前像黛玉焚稿一樣焚燬自己的日記、書信和作品,“質本潔來還潔去。”

2

鐸爾孟葬花

 謝閣蘭,醫生身份掩蓋著詩人之心,天生的外鄉人,卻在中國找到了他的“異國情調”。他迷戀皇帝——但不是皇帝本身,而是皇帝文化,他用中國“碑”的形制創造了法蘭西詩《碑》。

2

帝國上空憂鬱的謝閣蘭

佩斯,外交官與詩人的雙面體,一方面追權逐利,情海弄舟,另一方面卻保持著高遠宏闊的心靈。當外交官遭遇危機,詩人便開始復活,他在中國創作的史詩《阿納巴斯》為他贏得諾貝爾文學獎。

           

3

 佩斯與容齡公主 

李石曾,一位理想主義的文化行動者。他出身官宦,卻以暗殺逼迫清廷退位;他創辦中法大學,發起勤工儉學運動,只為改造中國社會;他奉行不做官、不食肉等八不主義,卻一生為教育奔走。

           

3

 李石曾照片

本片主人公都生活于一個朋友圈:貝熙業是沙龍主人,鐸爾孟、李石曾、謝閣蘭和佩斯都是他的朋友與合作者,而不少文化神話正是兩種文明碰撞與融合的結晶:《碑》《阿納巴斯》《紅樓夢》法譯本與勤工儉學運動、中法大學等。本片正是講述這一神話誕生的故事。

               

5

貝家沙龍照片

 這是一個後代對於父輩、祖輩的尋找過程,好奇,自然,親切,在不損傷真實感的前提下力求戲劇化,在戲劇化情景裏凸顯歷史質感。因此,本片基調是溫潤的,回憶充滿情感和色彩,而探尋行為賦予故事以動力。

 節奏:一條小河在草原、山間緩緩流淌,偶爾也會激起波瀾,浪花迸射,但終究靜謐地流進森林。根據不同劇情設計出段落節奏,特別是每集都需要至少一次視聽高潮段落。

攝影:陌生化是最高的美學原則,把熟悉的場景拍出新感受,但不流於怪誕。攝影突出動感,讓所有鏡頭動起來,但儘量防止不規則運動,即使紀實場景也力戒劇烈晃動——戰爭和暗殺除外。鏡頭要飽含情緒和觀點,而不是空洞的明信片。關注角度、景別的豐富性,突出特寫的力量。

再現不是解説詞的填空,而是推動敘事的力量,著力刻畫動作(包括心理動作)——而不是狀態。本片再現是寫意,而不是寫實。

23

2

2

再現寫意畫面

色彩:現實與歷史進行色彩區分,但歷史並不是黑白的,而是帶有懷舊的彩色。

光線:紀實拍攝採用自然光,再現拍攝儘量模擬自然光。

圖片:以運動激活圖片,以形式將圖片素材轉化為敘事元素,讓圖片參與敘事,而不是簡單地説明事件。

音樂:根據每集主要人物創作具有命運感、性格化的音樂。

轟轟烈烈的歷史被政客、軍人和暴動者打劫了,讓我們回到百年前那個灑滿陽光的慵懶的下午,茶色剛剛泛綠,好友舉杯對飲,貝家花園的沙龍就要開始。

      

9

 

 

文/張同道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