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城殤》反響強烈 專家研討“微紀錄片”現象

紀錄動態 新華網 2015年01月27日 10:34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從《城殤》看新媒體環境下微紀錄片的創作與運營”高端學術研討會24日在京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和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承辦。

前不久,在第一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時,南京廣播電視臺創作了30集微紀錄片《城殤》。該紀錄片在電視與網絡同步推出,被包括央視在內的多家電視臺轉播,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形成了一種“微紀錄片”現象。為探索《城殤》熱播的意義,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記協相關領導出席了研討會並作主題發言,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馬國倉代表主辦方致辭。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及中央電視臺、南京廣播電視臺等學界、業界的領導和專家學者與會併發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在研討會上表示,把《城殤》作為“微紀錄片”傳播現象的典型案例,研究新媒體環境下紀錄片的傳播很有意義。從《城殤》的傳播方式上來看,紀錄片要能夠快速實現媒體融合,在內容創作上,也應當融入互聯網的思維、理念。

高長力指出,今天,紀錄片的發展可以説發生了跨時代的革命性變化,隨著技術發展手段的變化,我們有條件把紀錄片拍得更好,就看去不去沿著正確的方向把握。同時,高長力也呼籲要多拍現實題材的紀錄片。他説,“我們有責任記錄下變革的偉大時代,紀錄片就是最好的一種題材。”

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王冬梅指出,《城殤》以“微紀錄片”的形式回答沉重的歷史題材,進行多媒體傳播,多渠道運行,在國內是首創,贏得了社會和業界的廣泛稱讚。對這樣一個傳播現象進行學術研討,這在新聞傳播學界和業界也開創了先河。

王冬梅用三個詞對《城殤》進行點評:創新、創舉、創業。她表示,《城殤》從傳播形式到運營模式,對紀錄片創作産生了良好的示範作用,特別是在媒體融合階段,如何去講好中國故事,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

本次高端學術研討會圍繞兩個主題進行研討。主題一:作為新媒體環境下的全新形式,微紀錄片在選題策劃和製作上應該有哪些特點和標準,南京電視臺應該在“微紀錄片”的發展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主題二:在新媒體和自媒體環境下應運而生的微紀錄片,應該有什麼樣的有效運營模式來推動紀錄片的市場化。眾多專家學者通過對《城殤》的思路、選題、製作手段及運營模式的分析,探討“微紀錄片”的全新概念,探索一條紀錄片融入新媒體、走向市場化的新路。

《城殤》運用南京電視臺多年以來積累的歷史資料,改變傳統歷史題材紀錄片宏大敘事的表達方式,創新性地採用每集三分半鐘的微紀錄片形式,用一個個故事,向現代觀眾,尤其是習慣於從新媒體和自媒體獲取信息的年輕觀眾再現人類劫難。這種適應新媒體和自媒體平臺播出的表達方式,開創了國內“微紀錄片”的先河,為新媒體環境下紀錄片的創作和運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觀看《城殤》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