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美食紀錄片《味道中國》首登院線 尋找遠去和消失的味道

紀錄動態 新華網 2014年12月31日 18:00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12月30日,剛剛宣佈定檔1月23日全國上映的美食紀錄大電影《味道中國》全體主創和業內專家齊聚中國傳媒大學,共聊紀錄片上院線的話題。《味道中國》總導演黃瀛灝、編劇兼導演金瑩以及導演王冰、張偉,在現場分享了這部歷時兩年輾轉多地拍攝的紀錄電影創作始末。《舌尖1》執行總導演任長箴深度解讀了紀錄片上院線的劃時代意義,已提前看過成片的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雅欣表示,《味道中國》裏面的所有美食都是需要靜下來品的,推薦觀眾去影院中尋找遠去的味道。《味道中國》由復旦視覺藝術學院學生設計的一組“賀歲”版海報也于元旦到來之前發佈,中國紅配合民族特色的竹編元素,在這辭舊迎新之際勾起了濃濃的情緒。

主創:《味道中國》拍攝20多種美食 尋找遠去和消失的味道

總導演黃瀛灝透露,《味道中國》的緣起是要做一個遠去的味道和消失的味道的主題紀錄片,2013年開始策劃,當時的初衷就想要做碎片處理,做成一個全媒體打通的節目。在創作上,團隊總結了三個關鍵詞:微觀、動態和認知。微觀不僅是細小的東西,而是關注生活的細節。人物有情緒的演變,是我們對動態的理解。最後一塊是認知,有情感的寄託,有人情的寄託,更要考慮文化含量。他認為,電影就像一個極大功率的放大器,在製作的過程中,前期的策劃、構思,都存在著,需要一些顛覆性的改變。影片中情感的真實度是最重要的,電影要打動觀眾,還是看情感的真摯度。

導演兼編劇金瑩結合《味道中國》的具體創作分享了很多經驗,她認為尋找到一個“有衝突”的被攝者很重要。衝突分為內在和外在,外在的衝突是指外面的環境有沒有人跟他形成競爭關係,內在衝突是他有沒有恐懼的地方,擔心的東西是什麼,希望有什麼,這些衝突構成一個好故事的關鍵。

導演王冰分享了一個關於豆腐衣的故事,主人公事業失敗回到老家,突然領悟到故鄉的水土才是美食的真諦,於是他紮根家鄉,將特産豆腐衣熱銷全國。王冰認為,食物已經遠遠不不只是尋求裹腹的東西,它更是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一種連接,食物提供了很多生活的智慧。

導演張偉介紹,《味道中國》一共拍攝了將近二十個故事,其中拍了十幾個手藝人,有烤乳豬,有掛麵,也有江西年糕和長白山的醬,這些純手工的東西在今天都快要遠離我們的生活了。這些手藝在市場上沒有很高的地位,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張偉通過幾個生動的故事講述了民間手藝人的堅守。

專家:美食紀錄片上院線具有劃時代意義 《味道中國》值得在影院細細品味

《舌尖1》執行導演任長箴認為,《味道中國》作為首部上院線的美食紀錄電影,有著劃時代意義的。紀錄片電影的公映,首先是對製作者的最大告慰。

他總結了紀錄片院線化的兩個意義:首先,紀錄片是給一定的欣賞層次和有一定的心理感受的人看的,所以院線放映首先對紀錄片是非常大的崇敬,儀式化的觀影過程是紀錄片最佳的欣賞方式。第二,當你要求導演把紀錄片院線化以後,市場對票房有期待的,這也反過來督促紀錄片品質的提升,會逼著紀錄片導演進入電影的節奏,使用電影的語言。

而現場的另一位專家,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雅欣已經提前看過了《味道中國》的成片,她認為《味道中國》值得在影院安靜地細細品位,如果現在的物質生活就像我們童年的味道還沒有那麼富足,沒有大餐,可是正是這樣的味道,是紀錄片能夠給予我們精神層面的東西,不是美國大片給我們的。

她強調,《味道中國》裏面所有的美食都是需要靜下來品的,沒有一個説的是説滿漢全席上的盛宴,但是它説的那個味道,只能用浸潤來形容,是潤物細無聲的感覺。通過影片中的十幾道二十幾道美食讓我們回憶的是記憶中的家的味道,是對那個情感還非常富裕的年代的種種美好的記憶。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