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暴跌煎熬中藥材市場 >

西部中藥材的煎熬:大量遊資進入推高價格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3日 15: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大量遊資進入推高價格 動蕩困局有望走向正軌

  西部中藥材的“煎熬”

  “西部藥都”隴西正在煎熬中期待蝶變新生。

  今年4月,媒體曝光當地愈演愈烈的中藥材“硫磺熏蒸”現象後,甘肅省隴西縣為外界所廣泛關注。

  一場“掃磺”風暴隨即刮過。對這個中藥材種植大縣來説,今年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年。即使放大到整個甘肅,中藥材還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挑動社會各相關利益群體的慾望。

  隨著這個擁有2600多萬人口的農業大省實現了糧食自給,受種植比較效益和市場需求拉動,種植結構優化,藥農種植積極性提高,甘肅省中藥材生産呈現持續規模化發展的強勁勢頭,以致在2007年便以224萬畝的中藥材種植面積位列全國第一,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中藥材優勢主産區之一。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趕赴隴西調查遍訪農戶、藥商、藥企,試圖厘清這條複雜鏈條上的各個環節,並從中尋找西部中藥材産業健康發展的啟示。

  “劣幣逐良幣”

  在自家院子裏,43歲的農民梁小彥説,他已經有10多年不種小麥了。自1985年開始,當地農民已逐漸減少糧食種植面積,開始大規模種植黨參。

  梁小彥家有5口人,18畝土地,全家所有的收入基本都來自土地。今年他種了6畝甘草、4畝黃芪、3畝黃芩,剩下的全部是土豆和蔬菜。

  3年前,他還遠在浙江打工。他用打工10年積攢的10余萬元作為資本,開始嘗試收購藥材。現在,他擁有“雙重身份”——既是中藥材的種植者,又是倒賣藥材的商販。

  他很快發現,從販賣藥材中賺取差價要比賣苦力掙錢容易得多。2010年,他手裏的甘草和黃芪價格都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式的價格狂飆。甘草從每斤5元漲至18元,黃芪更是從每斤7元漲至22元。僅僅過了一個短暫的臘月,他便從囤積的藥材中輕鬆獲利兩萬多元。

  他現在依然在抱怨自己“出手太早了”。如果再晚點兒,他還可以從這輪中藥材漲價中獲利更多。

  農民梁小彥的致富故事僅僅是一個縮影。隴西縣首陽鎮總人口4萬多人,從事藥材個體加工和販運的就有1.2萬多人。這還不包括常年在此駐紮的來自安徽亳州等地的大量客商。據稱,這裡的黨參交易量佔全國交易量的70%。

  正如它依舊破爛不堪的街道和農村集貿市場的氣息所昭示的那樣,儘管作為西部中藥材集散地的首陽鎮名聲在外,但整個産業依然停留在“小、散、低、弱”的混亂狀態。大部分加工企業主要從事清洗和切片等,加工場所簡陋,手段原始,工藝落後,産品質量很難控制。

  更為可怕的是,産業上遊小加工作坊的無序增加,在長期失范並缺乏産業政策引導的情形下,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劣幣逐良幣”的後果,包括生産、流通在內的整個醫藥産業均遭到巨大的傷害。

  中藥材被硫磺過度熏蒸的“惡瘤”就誕生在這樣的背景之中。商家過度熏硫,主要是為了有利銷售。過去的10年間,大起大落的中藥材價格讓這個産業充滿了投機的誘惑。數量不菲的藥販子應運而生。“囤積居奇”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低價吃進,待價而沽,高位再出手”。

  一個中藥材種植大縣的努力與困局

  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隴西人一直用硫磺熏蒸這種最古老的方式防止中藥材生蟲、發黴。

  “農民家寒(貧)得很,一般不存貨,也害怕長蟲、發黴。”48歲的首陽鎮三十鋪村藥農楊想想説,每年藥材下來,他都等不及藥材晾曬乾,“連濕的都賣了”。

  隴西縣祿靈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付進祿已經在藥材行業摸打滾爬了20多年。他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如果不經過熏蒸,像黨參這樣的藥材至多能保存6個月。”

  “品質好了,銷量就大。”他説,“但幾乎所有的中藥材都有一個生蟲期。中藥材品相越好看的,其實越不健康。”

  這位見多識廣的藥商其實並不願意看到當地中藥材硫磺過度熏蒸的現象愈演愈烈。但令他困惑的是,現代科學尚無法提供一種針對中藥材殺蟲保質的能夠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好辦法。

  隴西縣也曾經積極努力尋找替代硫磺熏蒸的辦法。比如,用鈷60照射殺死黨參中的大腸桿菌,以延長藥材的保質期。但這樣做的高風險和高成本是顯而易見的。

  付進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用硫磺熏蒸的辦法,價格低廉且易於操作。1公斤硫磺市場售價僅兩元,熏蒸1噸的中藥材僅需1公斤硫磺。換句話説,1噸中藥材只需4元的熏蒸成本。而代之以用鈷60照射,1公斤中藥材需要0.6元的成本,同樣使1噸中藥材保質便需要600元的成本,兩者相差達150倍。要知道,這還是2004年的市場行情。

  在《甘肅省中藥材産業發展現狀及開發途徑》一文中,甘肅省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站長趙貴賓分析説,對甘肅中藥材産業來説,政府引導欠缺、基礎薄弱、投入不足、産業鏈短、附加值少等問題普遍存在,仍然處於自然發展的狀態。

  這位技術官員表達了他的擔憂:中藥材傳統産區由於金針蟲、麻口病等病蟲危害嚴重,種植戶過多使用高殘留農藥、化肥和一些激素類産品,使土壤結構受到破壞,造成藥材品質下降,安全水平降低,制約著中藥材生産水平的提高,無法保證原藥産品的品質和農産品質量安全。

  在隴西中天藥業總經理陳傑看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建立可追溯的藥材質量體系,發展安全可控的訂單農業。

  “按照産業發展的規律,如果能實現當地藥材30%就地産業化,無疑更有利於推動整個産業的健康發展。”陳傑説。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目前的藥品監管隊伍、經費、技術裝備等條件不足以支撐有效的監管,企業違法成本低,導致一些‘不守規矩’的企業反而鑽了藥品質量標準的空子,‘守規矩’的企業反而吃了虧。”

  作為隴西縣中藥材産業發展的見證者,隴西縣委書記魯澤心裏很明白:“再回避問題,就是對整個行業的毀滅。”

  今年4月,經媒體曝光後,隴西縣旋即展開拉網式排查,嚴防硫磺熏蒸中藥材流入市場,從源頭上保證中藥材質量,並試圖以此為契機,探索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推進當地醫藥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魯澤看來,“控制了種植環節,再加上標準化的倉儲,中藥材二次污染的問題就解決了,這個産業就全部安全了”。

  2009年,隴西縣農民種植中藥材收益佔農民純收入的比重已達到30.87%,且增收潛力巨大。魯澤透露説,把中藥材産業作為地方支柱産業來打造的隴西縣,將通過加快土地流轉等方式,為中藥企業到上遊建種植基地提供必要支持。

  他希望中藥企業到中藥材的産地、産業的上游來建基地,從源頭上保證質量。“如果中藥企業不來上遊源頭建GAP種植基地,或將失去中藥材的優質原産地。”魯澤不無憂慮地説。

  中藥企業:往上遊走

  繼“蒜你狠”、“豆你玩”之後 ,大量遊資進入中藥材領域,並一路推高價格。作為全國黨參、黃芪最大的産地,隴西也成了遊資聚攏之地。

  從2009年8月開始的短短兩年裏,黨參的價格從9元/公斤漲至90元/公斤,足足漲了10倍。

  這迫使越來越多的制藥企業開始關注産業的上遊。當然,藥企此舉除為減少流通環節、控制物流成本之外,也出於對藥品安全的考慮。

  各種跡象表明,承載著振興中醫藥使命的西部藥材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今年7月,“2011中藥歐盟註冊高層應對研討會”在蘭州市召開,此次會議旨在大力推進中醫藥的現代化、國際化進程,促進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醫藥學交匯融合,推動中醫藥理論與方法的創新,讓“中藥”早日成為“國際藥”,為全人類的健康服務。

  “現在看,堅持做自己的藥源基地的戰略是非常超前的,哪怕現在我們的成本比其他同行高,也要堅持。”當地龍頭企業隴西中天藥業一位高管説。

  這是中天藥業高人一籌的策略。與其他製造業相比,制藥行業的突出特點就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在內部的一次會議中,中天藥業董事長陳耀祥坦言:“中天藥業不在開發新藥中做無謂的犧牲,以目前甘肅的研發水平,研發新藥還很困難。”

  同時,這位民營企業家大聲呼籲:面對世界藥品市場的持續增長,國家有關部門在提高制藥行業準入條件的同時,也要“保護先進、鼓勵創新”,研究制定稅收減免等政策,鼓勵制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優勢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推動行業做大做強。

  “藥材好,藥才好。”陳耀祥説。在他看來,引導中藥材産業走向良性發展比企業短期的獲益更重要。與一些企業用硫磺熏蒸藥材不同,中天藥業已擁有自己獨特的太陽能烘乾專利技術。這項技術利用當地光照充足的自然條件,非常節能環保。

  在“十二五”規劃中,隴西中天藥業明確提出要建成中國最大的藥材上遊品牌公司。2010年,中天藥業已經建有黨參、黃芪、甘草、柴胡、秦艽、當歸等十幾種藥材在內的35萬畝基地。

  據了解,通過建立現代化的先進倉儲和信息化的物流系統,自覺“抵制”含硫藥材的中天藥業也逐步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他們通過GAP種植、從産地直接收購藥材等辦法,避免藥材被硫磺熏蒸,從而在上遊保障藥品品質,逐漸形成了地産知名品牌。隴西中天藥業總經理陳傑透露説,該公司銷往香港的無硫藥材,價格要高出含硫藥材價格的20%到30%。

  可以期待的是,在價格差異的激勵下,藥農和收藥商也將自覺地放棄硫磺熏制的辦法,西部中藥材的亂局有望逐步走向正軌。

  “中天藥業要做的,是敢為天下先的事業,要把中藥材産業帶向平坦之路,讓世界承認中藥材原藥的價值。”陳耀祥説。(本報記者 張鵬 蔣韡薇)

熱詞:

  • 中藥材産業
  • 遊資
  • 秦艽
  • 中藥材種植
  • 中藥材質量
  • 種植比較
  • 熏蒸
  • 黃芪
  • 中藥
  • 藥材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