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中國經濟特區建立30年特別報道 >

創新發展理念建設幸福汕頭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6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30年開拓進取,30年風雨兼程。汕頭經濟特區建立3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歷屆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破傳統體制束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進步,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長33.5倍,年均遞增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49.6倍,年均遞增14.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9%,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5.4%,實現了從以農業經濟為主向現代工業、服務業綜合發展,從封閉半封閉狀態向開放、繁榮、充滿活力的現代海濱城市的轉變,從根本上改變了貧困落後的面貌,為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今天的汕頭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更好發揮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國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特區要繼續走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成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示範區,必須繼續發揚敢為人先、大膽探索、改革創新的精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汕頭經濟特區堅持以“建設幸福汕頭”為目標,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思路,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為全國提供更多的有益經驗。

  建設幸福汕頭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  

  建設幸福汕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汕頭經濟特區要率先闖出一條科學發展新路,必須進一步強化科學發展理念,使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過程,成為全體人民創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過程。

  建設幸福汕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當前,汕頭經濟特區的改革發展正處於關鍵階段,社會利益關係更加複雜,各種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這就要求我們既大力推動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又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期盼,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激發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各類組織的創造活力,將各種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建設幸福汕頭是汕頭經濟特區加快發展的現實需要。汕頭經濟特區建立3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與一些先進地區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特別是受傳統發展路徑的影響,在發展理念上還存在“見物不見人”的問題,人民的幸福指數還不高。同時,在思想觀念、精神狀態、體制機制、工作作風、法制建設等方面還沒有完全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實現建設幸福汕頭的目標,要求我們立足現實、正視問題,統一思想、深化認識,振奮精神、增強信心,大力弘揚“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經濟特區精神,跳出汕頭看汕頭,立足廣東看汕頭,面向全國看汕頭,放眼世界看汕頭;要求我們擦亮特區牌子,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提升發展理念、明確發展目標、完善發展措施,真正在思想上具備特區城市的境界,在工作上樹立特區城市的標準,在作風上符合特區城市的要求,在發展上體現特區城市的水平,增創汕頭經濟特區新優勢,再創汕頭經濟特區新輝煌。

  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建設幸福汕頭的全過程

  建設幸福汕頭,就是要為廣大市民提供生活寬裕、精神富足、文化多彩、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城市環境,使生活在汕頭的所有群眾心情舒暢、快樂幸福。相關調查表明,物質生活的富有程度不等於幸福的程度。物質基礎是衡量幸福感的一個重要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汕頭經濟特區把建設幸福汕頭作為新的發展目標,就是要發揮特區、僑鄉、人文、環境、自然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提升城市品質,讓生活在汕頭的群眾對發展狀況感到滿意,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感到滿意,對公平正義、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感到滿意,對幹部作風和機關效能感到滿意,對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感到滿意,努力實現幸福指數與發展指數同步提升。

  建設幸福汕頭,必須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實際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高度重視和切實改善民生,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指揮棒”,建立健全包括物質基礎、文化內涵、生活品位、公平正義、制度保障、人文關懷等指標在內的幸福汕頭評價體系,圍繞改善民生來謀劃、推進、考核工作,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住房保障、安全生産、社會治安等問題。努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調整財政收支結構,建立公共財政體系,增加財政對公共教育、衛生、文化、交通、住房、就業、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確保“底線均等”,建立健全公共服務保障體系。高水平打造宜居環境,認真處理好産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積極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治安管理與城市管理、市場管理、行業管理等有機結合的新機制。

  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探索建設幸福汕頭的有效途徑  

  建設幸福汕頭,既是汕頭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汕頭經濟特區爭當科學發展排頭兵的必然要求。我們要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探索建設幸福汕頭的有效途徑,真正把建設幸福汕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努力實現建設幸福汕頭的目標。

  樹立現代城市發展理念,創新城市發展模式。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現代城市經濟活動形式和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城市建設、發展和管理呈現主體多元化、投資社會化和運作市場化的特徵,傳統的城市建設和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建設幸福汕頭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現代城市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優勢,深入挖掘潛力,努力實現城市發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應進一步強化前瞻意識,高標準規劃建設特區城市,以高水平的城市系統規劃引領城市建設和産業發展,集聚優質資源、改善人居環境、強化競爭優勢,對城市空間和功能進行戰略性優化,用科學發展理念重塑城市形象;運用市場機制配置城市資源,優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發展;整合盤活城市各種優質資源,積極構建投融資平臺,通過多種融資渠道解決城市建設資金問題,實現城市建設良性發展,積極破解有限的財政收入和城市建設巨大的資金需求之間的矛盾;實施“引大扶小”發展策略,在著力引進大的戰略投資合作夥伴參與城市各項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本地民營企業,促進民營企業做強做大、做精做專,讓一切有利於發展的資金、技術、人才充分涌入,讓大中小企業的創造力充分迸發;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借助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有利時機,著力謀劃汕頭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市,統籌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創新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路子,力爭成為全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典範。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建設幸福汕頭奠定物質基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汕頭作為經濟特區,理應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也是建設幸福汕頭的重要抓手。為此,應注重搞好産業發展規劃和佈局,實施新興産業倍增計劃、傳統優勢産業提升計劃、現代服務業提速計劃,推動新興産業規模化、支柱産業高端化、産業結構合理化,從增量和存量上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與周邊城市形成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和優勢互補。搶佔新興産業發展先機,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生物、生物醫藥、環保、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産業;利用現代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産業,構建企業共享的技術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傳統産業高端化;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結合汕頭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特點,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商務會展、服務外包、文化創意、教育醫療等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形成區域物流中心、金融保險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商務會展中心和教育、醫療、文化中心,促進現代服務業成為汕頭經濟特區的主導産業之一,增強特區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調整優化産業園區功能佈局,理順各個園區的産業結構、産業佈局、産業定位和管理機制,以功能佈局引導産業佈局,形成特色鮮明的産業功能區。努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政産學研合作發展模式,促進政府、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技術聯盟和産業聯盟,構築若干個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加大應用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推動科研成果産業化。

  深化綜合配套改革,為建設幸福汕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改革開放是經濟特區的靈魂,也是推動經濟特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保障。建設幸福汕頭,必須依靠深化改革開放來推動。應進一步用好特區試驗權和立法權,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度,以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結合事業單位改革,大力培育社會組織,探索行政管理體制新模式,努力將汕頭經濟特區打造成為全國辦事效率最高、服務質量最好的區域之一;積極創新工作運行機制,理順各種工作機制,加強各部門的配合協作,形成一整套暢通、高效運行的工作流程,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不斷增強改革的系統性、配套性和實效性,圍繞建立健全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在行政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社會保障體制、就業和收入分配製度等方面進行綜合配套改革,力求取得新突破、創造新經驗。以擴大開放促改革,緊緊抓住汕頭被列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契機,進一步發揮僑鄉優勢,挖掘僑資僑力資源,擴大對臺海上直航,主動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協作,把汕頭建設成為擴大對臺交流合作的橋頭堡和重要通道。加大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在幹事創業中考察、選拔、使用幹部,關心、愛護、保護勇於改革創新、一心為公的幹部,營造有利於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加強法治環境建設,以更加開放、更加創新、更加務實的精神加強地方立法工作,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推進依法行政,為建設幸福汕頭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切實轉變機關作風,以“正”為要,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以良好的黨風帶政風促民風。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增強為基層、為企業、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建立健全改善投資軟環境的長效機制,創建優質的投資軟環境。

  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為建設幸福汕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人才是經濟特區發展的第一資源。現代城市的競爭最終取決於人才的競爭。有創新型人才,才有自主創新能力,才會形成強大的城市競爭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是建設幸福汕頭的關鍵所在。應大力實施人才發展戰略,以完善政策、打造載體、提供平臺、強化服務為重點,吸引高層次人才,以高端人才的集聚加快幸福汕頭建設。一方面從辦實事入手留住現有人才,另一方面採取有效辦法吸引高層次、高素質人才來汕投資創業,並建立有利於人才發揮作用的長效機制。制定鼓勵國內外科研機構來汕創辦研發機構、專業技術人才來汕設立技術服務平臺的優惠政策措施,創造鼓勵、支持、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良好環境。積極借助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為黨委和政府提供決策參謀和智力支撐,為企業自主創新、技術研發、産品升級提供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

  (作者為中共廣東省汕頭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