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0年前,義烏人金麗仙白手起家,嘗試進入外貿行業,如今她已經是一家集國際空運、海運、快遞為一體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老總;10年前,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如今已發展成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小商品出口到世界215個國家和地區。
從最初的“門到門監管”發展到“旅遊購物模式”,再到如今正在探索、行將實施的“市場採購模式”,入世十年,海關監管模式的變化不僅讓小商品出口便利化程度越來越高,也見證了整個義烏外貿市場的成長與發展。談起這十年,一直投身貨代行業的金麗仙表示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趕上了中國外貿迅速增長的年代,抓住了發展的機遇”。
起步:
“門到門”助小商品走出國門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也就在這一年,帶著義烏人特有的“敢闖、敢當、敢輸”的“三敢”精神,金麗仙開始“試水”外貿市場,成立了義烏揚翔貨運代理公司和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那會兒義烏還沒有海關機構,我們都是直接到上海、寧波口岸報關出口的。”金麗仙説。
2002年,為了支持義烏外貿市場發展,杭州海關下屬金華海關成立了駐義烏辦事處,提供辦理進出口貨物的通關、轉關等一條龍服務。“第一天辦理業務的六個集裝箱貨櫃中有四個是我們公司的。”回想起那一天,金麗仙露出自豪的神情。
與此同時,杭州海關針對小商品的特點,推出了“門到門”監管模式。在嚴密監管的前提下,強化服務意識,主動上門為企業辦理出口手續。“作為一個政府部門,海關的關員、領導一個月僅僅是我們公司就跑了3次,承諾只要企業有櫃子要走,再晚他們也去查驗。”金麗仙説。“門到門”的監管模式加快了小商品走出國門的步伐。2002年金華海關進出口標箱量達到13800個,而在2001年金華海關日均受理報關單不足5票,監管進出口集裝箱標箱僅8個。
發展:
旅遊購物模式出口步伐加大
在政府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下,義烏外貿規模一日千里地成長著。到了2005年,義烏65%以上的經營戶都承接外貿業務,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譽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市場。
為規範和促進義烏小商品的進一步發展,2007年9月,出口種類覆蓋34個行業、1502個大類,32萬種的義烏小商品迎來了“旅遊購物模式”這一海關總署為義烏小商品量身定做的、全新的海關出口監管模式。在這個被義烏外貿從業者親切地被叫做“0139”(旅遊購物模式)的新通關模式下,原本涉及8000多個稅則號的小商品在出口時可以簡化申報到98個稅則號下,並享受到家門口報關等一系列通關便利,從而大幅提高通關效率。
“0139大大提高申報效率,每票小商品出口貨物外貿代理費從400~500元人民幣下降到200元左右,為義烏小商品通關效率的大提速注入強大動力。”談起“0139”,金麗仙連連點頭。據測算,海關的這一新政每年可以為義烏小商品出口節省外貿成本近億元。
2009年,義烏海關正式成立,成為了杭州海關內首個設立在縣級市的隸屬海關。“這幾年,小商品出口呈井噴式發展。無論從政策宣傳推廣、還是預約通關服務,海關都是盡心盡力為企業服務。”金麗仙説。
展望:“市場採購”呼之欲出
如今,在義烏雪峰路,每當到下午三點左右,就有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從義烏雪峰路上的國際物流中心海關監管站開始,往北延綿幾公里排著密密麻麻的貨車,等待著海關的通關檢查。
2011年3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積極支持義烏市開展相關專項改革,先行試驗一些重大的改革開放措施,其核心就是探索建立“市場採購”的嶄新的貿易方式。
通過調研,杭州海關推出了“聯網監管”的政策,海關對“網內”商戶開放出口貨物通關的“綠色通道”,允許出口小商品自動預歸類,簡化報關手續,並實行“信任放行,抽查驗核”制度,優先處理,降低通關成本。這種做法,除了能夠節省客商們通關的時間,更能讓義烏商品源頭可追溯、責任可追究,是實現義烏構建“市場採購”新興貿易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了改變貿易方式,杭州海關還從海、陸、空不同領域推進小商品出口的多元化發展。現在,小商品出口已形成“海陸空”全面發展的態勢。海運方面,省、市政府繼續大力支持義烏內陸口岸發展;陸路運輸方面,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推動內陸無水港與口岸海港的聯動機制;空運方面,義烏機場已開通國際臨時航線期間。
從“買全國貨,賣全國貨”到“買全球貨,賣全球貨”,義烏市場正逐步轉型升級全球國際小商品集散地和展示臺。“我們的出口貿易已經趨於平穩,不過進口和轉口貿易還很有發展的潛力”,金麗仙開始憧憬綜合改革試點背景下未來的發展之路,“海運現在有直通關,將來還會有更加便利的進口貿易措施,義烏的對外貿易會更加平衡發展,迎來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