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 我國第一條有線國際電話電路開通 1950年12月12日,我國第一條有線國際電話電路——北京至莫斯科的電話電路開通。經由蘇聯轉接通往東歐各國的國際電話電路也陸續開通。 1951年 1950年6月開始建設的北京國際電臺的中央收信臺和中央發信臺,于1951年相繼竣工。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重點通信建設工程。 1952年 相片傳真業務開放 1952年9月10日,北京至上海的相片傳真業務開放。 9月24日,北京至莫斯科的國際相片傳真業務開放。 我國首次開通明線十二路載波電話電路 1952年9月30日,第一套明線12路載波機(J2)裝機,開通了北京至廠家莊的載波電路。 1954年 研製成功60千瓦短波無線電發射機 1956年 上海試製成功55型電傳打字電報機 我國第一次開放會議電話業務 1956年2月28日,北京長途電話局開放會議電話業務。首次會議電話會議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的十省市電話會議。 1958年 上海試製成功第一部縱橫制自動電話交換機 第一套國産明線12路載波電話機研製成功 1959年 第一套60路長途電纜載波電話機研製成功 北京與莫斯科之間開通國際用戶電報業務,1月20日正式開放 北京市內電話開始由五位號碼向六位號碼過渡 1963年 120路高頻對稱電纜研製成功 1964年,北京至石家莊7 4高頻電纜60路載波試驗段建成,開始試通電報、電話業務。 開始研製晶體管載波電話機 1966年 我國第一套長途自動電話編碼縱橫制交換機研製成功,在北京安裝使用。 1967年 電子式中文譯碼機樣機試製成功,在上海安裝試用。 1970年 960路微波通信系統Ⅰ型機研製成功。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 1972年 —北京、上海使用衛星通信地球站。 北京開始建設地球站一號站,1973年建成投産。 1974年 —北京衛星地球站二號站建成投産。通信容量為132條話路和一條雙向彩色電視。通過印度洋上空的國際通信衛星與亞非各國和地區開通直達電路。 —研製成功石英光纖。1976年,每公里損耗達6分貝以下。 —60路報紙傳真機正式開通使用。 —960路微波進行電路試驗。 1975年 —北京市內電話中繼傳輸開始裝用脈碼調製設備,首批裝用30部端機。 1976年 —京滬杭4管中同軸電纜1800路載波工程竣工。北京至東南五個省省會及天津、上海兩市陸續開放長途電話全自動和半自動撥號業務。 —北京長話大樓7月1日竣工投産。全部通信設備採用國産設備並自行安裝。 —我國與日本之間建成了海底同軸電纜。 1978年 —120路數字微波通信系統試製成功。 —120路脈碼調製系統通過鑒定。 —研製成功多模光纖光纜。 1980年 —64路自動轉報系統(DJ5-131型)研製成功。 1982年 —福州從日本富士通引進程控電話交換機。 —首次在市內電話局間使用短波長局間中繼光纖通信系統。 —256線程控用戶電報自動交換系統研製成功並投戶使用。 —我國自行設計的8頻道公用移動電話系統在上海投入運營。 1983年 —我國開始發展尋呼業務。9月16日,上海用150MHz頻段開通了我國第一個模擬尋呼系統。 —4380路中同軸電纜載波系統研製成功,並通過國家鑒定。 1984年 —4月8日,我國的DFH-2(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定點高度為35786公里,4月16日定點于東經125 E赤道上空。通過該星進行了電視傳輸、聲音廣播、電話傳送等試驗。 —我國開始在長途通信線路上使用單模光纖,進入了第三代光纖通信系統。 —5月1日,廣州用150MHz頻段開通了我國第一個數字尋呼系統。 —程控中文電報譯碼機通過鑒定並推廣使用。 —首次具備國際直撥功能的編碼縱橫制自動電話交換機(HJ09型)研製成功。 1985年 —廣州與香港、深圳、珠海開通電子郵件。 —深圳發行了我國第一套電話卡,共3枚,面值87元。 —我國正式經國際衛星組織的C頻段全球波束轉發中央電視臺的電視節目。 —1月8日,北京至南極無線電話通話成功。這是我國電信史上最遠距離的短波通信。 1986年 —我國首次利用衛星開通國內長途電話業務。7月1日,以北京為中心的國內衛星通信網建成投産。 —2月,我國第二顆實用通信衛星發射成功。 —第一台局用程控數字電話交換機(DS-2000)研製成功。 1987年 —重慶通信設備廠引進意大利PCM系統生産線建成投産。 —第一個長距離架空光纜通信系統(34Mb/s)在武漢至荊州、沙市間試通。 —1987年11月,廣州開通了我國第一個移動電話局,首批用戶有700個。 —我國第一個160人工信息臺在上海投入使用。 —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了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此為中國人使用因特網之始。 1988年 —第一部程控數字長途電話交換設備(JD1024線)通過鑒定。 —第一個實用單模光纖通信系統(34Kb/s)在揚州、高郵之間開通,全長為75公里。 —北京高能物理所成為我國最早使用因特網的單位。它利用因特網實現了與歐洲及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 —3月27日、12月22日我國分別發射了實用通信衛星。 —5月9日,北京、波恩國際衛星數字式電視會議系統試通。 1989年 —第一條1920路(140Mb/s)單模長途幹線在合肥、蕪湖間建成開通。 —5月,我國的第一個公用分組交換,網通過鑒定,並於11月正式投産使用。 —1989年6月,廣東省珠江三角洲首先實現了移動電話自動漫遊。 1990年 —7月,上海引進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800MC集群調度移動通信系統。 —140Mb/s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研製成功。 1991年 —萬門程控數字市內電話交換機通過鑒定。 —1920路(6GHz)大容量數字微波通信系統和一點對多點微波通信設備通過鑒定。 —第一個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的模型網在北京完成聯網試驗,並於3月通過了技術鑒定。 —622Mb/s光纖通信數字復用設備(五次群復用設備)研製成功,3月通過了技術鑒定。 —11月15日,上海首先在150MHz頻段上開通漢字尋呼系統。 1992年 —杭州通信設備廠引進摩托羅拉移動電話生産線正式建成投産。 —我國第一個168自動聲訊臺1992年7月在廣東省南海開通。 1993年 —我國第一個數字移動電話通信網于9月19日在浙江省嘉興市首先開通。 —中國高能物理所租用美國AT&T公司的國際衛星信道建立了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的64Kb?s專線,這是我國部分連入因特網的第一條專線。 1994年 —中國通過Sprint公司于4月20日開通了接入因特網的第一條64kb/s國際專線。實現了與因特網的全功能連接。 —9月,中國電信與美國商務部簽訂了中美雙方關於國際互聯網的協議,議定中國電信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開通兩條64Kb/s專線。中國公用計算機網(CHINANET)的建設開始啟動。 —10月,我國第一個省級數字移動通信網在廣東省開通,容量為5萬門。 1995年 —1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在北京、上海接入美國的64Kb/s專線開通,CHINANET通過電話網、DDN專線以及分組交換網開始提供因特網接入業務。5月,開始建設CHINANET全國骨幹網。 —9月,世界上第一個商用CDMA移動通信網在香港開通。 1996年 —1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全國骨幹網建成,正式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提供服務。 —12月,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網)全面啟動。廣東視玲通、四川天府熱線、上海熱線是首批正式開通的站點。 1998年 —5月17日,廣東省開放了電子投票業務。所用設備是廣東省郵電科學研究院開發的。 —5月15日,北京電信長城CDMA網商用試驗網——133網,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投入試驗。 1999年 —1月14日,我國第一條開通在國家一級幹線上的,傳輸速率為8 2.5Gb/s的密集波分復用(DWDM)系統通過了信息産業部鑒定,使原來光纖的通信容量擴大了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