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菜賤傷農-關注低菜價 >

菜價漲10倍罪不在流通環節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9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消費者不用開車到山東、坐船到海南,就能吃上蒜薹、辣椒等時令菜蔬,這是由於菜販們辛勤的勞動,如果以終端市場菜價對比菜農地頭價,認為菜販們攫取過多,流通環節有問題,實屬偏頗之論。那種認為菜農直接供應超市可解決終端市場菜價高問題,同樣太過天真。

  農民因菜價過低自殺身亡,的確可嘆。菜農的確非常辛苦,表達同情之心也很必要,但因此而對菜販不滿,就不夠公平。菜販是菜農的交易對手,很容易讓人以為菜價下跌是由於菜販壓價。其實和蔬菜生産的自由競爭相比,販菜生意也無法壟斷,他們同樣無法左右菜價。

  1998年,筆者曾隨長兄一起到菜市場賣菜,家裏種了3畝地辣椒,開著農用三輪拖拉機晚上12點出發,到60里外去,菜市場裏都是本地的菜農,以及外地開著大車的菜販,我發現即使同一天,價格也在不停波動,就像股市一樣,很難説清楚下一步會怎麼走。

  蔬菜的地頭價,主要體現的是勞動、農藥化肥、地租等費用,而在跋涉旅行到居民餐桌之前,裏面所包含的東西就十分複雜。市民一般是從菜市場、超市買菜,在此之前,蔬菜已經過大致三個環節,首先是從蔬菜基地到城市批發市場,菜販的風險是滯銷,如果滯銷就要便宜處理。賣菜是貨到地頭死,我哥進城賣菜,從來不拉回去,因為第二天就沒法賣了,這跟可以庫存的糧食不同。之後批發商還要將菜批發到各個超市和菜市場,在此期間,菜販的費用包括運輸費用、菜市場交易費用、裝卸貨費用、房屋租金、水電費、人員工資。

  如果菜販賺取了産業鏈中的大多數利潤,他們將個個暴富,實際上在這個市場中,批發商發財和巨虧的故事一樣多,在零售市場,菜販的收入也僅夠養家糊口。在一個沒有多少進入壁壘的行業,不可能有超額利潤存在。這也和我們普通市民們的感受相同,我們所見的菜販,也正是辛苦的勞動者,他們需要小心保鮮,挑揀爛葉,熱情招攬。大田菜價格很低,但沒人親往採購,算上時間和來往路費,顯然家門口購買更為合算,對菜農而言,蔬菜往往集中上市,只能依賴批發商。

  如果想降低菜價,而不得不從流通環節找原因的話,那就是流通環節本身所需要的費用太高,特別是被人詬病的高速公路費用。我國物流效率整體不高,我國生産的不少商品批發給國外經銷商,在國外售價還遠遠低於國內市場,物流效率不能不説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有專家認為,可以甩掉中間商,採用農超對接方式,降低中間成本。農超對接這種模式並無障礙,但是否可以降低菜價還有待觀察。農超對接前,超市和菜販拿到的價格差別並不大,由於超市運營成本更高,最終超市菜價遠高於菜市場。就算是農超對接,這種情形也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在農超對接後,收購稱重、運輸配送等環節並不可免,以前中間環節所承擔風險,將轉移到超市。近期有報道稱,天津施行“農超對接”後,各超市蔬菜價格普遍下降了5%至8%,這個幅度其實並不大,降價之後,超市菜價和菜市場價格相比也無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