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電信聯通遭反壟斷調查 >

[財經國家週刊]互聯網接入大清洗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9日 1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互聯網普及至今,接入市場大多數的恩怨、沉浮與矛盾,背後都與網間結算有關。圍繞這一核心命題的爭議之多,矛盾之烈,討論者之眾,遠超其他産業問題

  文/《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王雲輝 2010年9月報道

  中國互聯網接入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清洗”正在拉開大幕。

  “到今天為止,鐵通的帶寬出口已經中斷41Gbps,佔鐵通所有帶寬的近20%。”9月17日,一位鐵通人士向《財經國家週刊》記者透露。而據《財經國家週刊》記者獲得的一份鐵通內部文件,從8月12日至9月9日,短短27天內,僅廣東鐵通就爆發了37477件用戶投訴,38443用戶拒絕繳費,並已有28210用戶面臨退網。

  在這場行業震動中,除鐵通外,還有多家廠商“受傷”,震動波及的互聯網用戶或將超過1000萬用戶。

  中國電信是震源所在。

  2010年8月上旬,中國電信下發內部文件要求,各省公司對高帶寬和專線接入進行清理,除骨幹核心正常互聯互通點外,清理所有其他運營商和互聯單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

  風暴至此展開,至今未止。

  運營商內部人士認為,中國電信希望借助既定行業法規打擊弱勢運營商和廣電,增加競爭對手的運營成本,從而最終穩固自身的寬帶市場。

  “黑白名單”

  與其他電信業務一樣,互聯網也以互聯互通為基礎,用戶互相訪問會産生流量,當用戶訪問其他網絡,産生的流量就需要彼此結算,以彌補建設網絡和提供服務的成本。此時,誰向誰結算,結算多少錢,是關鍵問題。

  目前,國內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骨幹網間直聯,二是通過NAP點互聯,三是通過第三方接入。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要産生網間結算。按照工信部規定,為補償中國電信和聯通的骨幹網投資,網絡結算方式為其他運營商向它們單向結算。

  “向中國電信結算其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中國電信現在把單向結算變成了打擊競爭對手的核武器。”一位運營商人士説。

  按照工信部規定,目前有兩種網間結算方式,一是通過國家交換中心節點互聯,其他網絡以1000元/月/M的價格結算;二是各網絡與中國電信或聯通直接接入,結算費用自行協商。

  但在實際操作中,中國電信卻設立了“黑白名單”,予以差別定價。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獲得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中國電信對45M以上的互聯網專線接入劃分了兩類用戶,一類是聯通、鐵通、移動3家基礎運營商,以及教育網、長城寬帶兩家全國性單位,必須由中國電信集團直接受理業務。此外,中信網絡和廣電機構所屬單位這兩家地域性單位,必須由中國電信集團審批後才可受理協議。除了上述用戶外的其他用戶屬於第二類,中國電信省級公司可直接受理業務,但也要進行價格管控,避免為第一類用戶提供轉接。

  一位運營商人士透露,中國電信給兩類用戶的待遇差異巨大。第一類用戶的結算價格一般都高達100萬元/G/月以上,第二類用戶的結算價格則一般只有25萬~42萬元/G/月。一位IDC廠商負責人透露,在一些地區,二類客戶向中國電信購買帶寬的價格甚至低達10萬元/G/月。

  “中國電信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通過制定遠高於市場價格的結算標準,抬高競爭對手的帶寬接入成本,從而遏制競爭對手的寬帶業務發展,維持自身的壟斷地位。”一位地方運營商人士表示。

  這一價格令其他運營商難以接受。

  “如果按照中國電信要求的結算標準,即使不考慮發展和維護用戶的成本,除了所有的寬帶業務收入,鐵通每年還要再掏6億元,才能支付向中國電信繳納的結算費用。”上述鐵通內部人士説,根據國資委最新公佈的國資委央企2009年運營情況,鐵通2009年營業收入80.4億元,利潤總額8.9億元,而如果全部依照中國電信要求的110萬元/G/月標準,鐵通僅網間結算費用,一年就要向中國電信支付逾30億元。

  鐵通的困境並非特例,其他弱勢運營商也面臨同樣“賠本打工”的尷尬局面。

  但由於中國60%的寬帶接入用戶、65%的內容資源及主要的國際出口帶寬都集中在中國電信手中,網間互聯總流量中有83%流經中國電信網絡,弱勢運營商與中國電信的網間結算不可避免。

  清洗“流量穿透”

  儘管如此,弱勢運營商依然找到了一線生機:一些公司在中國電信購買帶寬後,並不自己使用,而是轉手賣給鐵通、廣電等弱勢運營商賺取差價。儘管如此,弱勢運營商獲得接入帶寬的價格仍遠低於中國電信的結算標準,往往能低至30萬元/G/月甚至更多。

  在業內,這條路徑被稱為“流量穿透”,正是中國電信此次鐵腕斬斷的“清洗目標”。

  對於“流量穿透”,中國電信一直高度抵制。在此前一份內部材料中,中國電信認為,“競爭對手千方百計各地詢價,以多種方式低價接入電信骨幹網,目的是降低成本使其在寬帶市場有降價空間”,並估算當時“流量穿透”使競爭對手單個用戶平均成本可下降25元/月。”

  除此之外,業內通行的潛規則是,強勢運營商會不時對弱勢運營商的直接接入“做手腳”,降低其用戶體驗,以增強自身競爭力。而“流量穿透”以後,弱勢運營商得以繞開這一關卡。

  有意思的是,雖然多年來中國電信一直嚴防死守,但各地的“流量穿透”卻並未消失,甚至有不斷增長之勢。

  “關鍵原因在於局部利益。”一位電信內部人士透露,對於電信的地方公司來説,清理流量會影響業務規模和業績,而且在很多轉手倒賣帶寬公司的背後,隱現著電信內部員工的影子,所以始終屢清不絕。“此外,由於市場競爭壓力日益增大,‘流量穿透’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從小打小鬧變成有組織的大規模穿透。弱勢運營商往往是A省被中國電信卡流量,就立刻調整路由,利用流量穿透從B省跨省疏通流量。”

  “通過第三方迂迴接入中國電信,已經是弱勢運營商的普遍行為。”這位人士透露,互聯網流量最大,用戶最為集中的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是流量穿透最密集的地方,也成為中國電信此次清查和打擊的重點區域。

  “比如廣東,過去大半個月來已經至少有10家公司被中斷網絡接入。”一位廣東運營商人士透露。

  在此次“大清洗”中,大量互聯網用戶也受到池魚之殃。

熱詞:

  • 中國電信
  • 互聯網接入
  • LTE
  • NAP
  • 異常流量
  • 互聯網用戶
  • 接入成本
  • 廣東鐵通
  • 流量穿透
  • 弱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