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加坡《海峽時報》 3月2日報道】題:中國的出口增長引擎仍然強勁(記者黃恩玲發自北京)
中國去年首次成為全球機械和電子産品的最大出口國,這粉碎了一切對它不再是世界工廠的懷疑。這一次,它開始證明自己不僅是進行簡單裝配的血汗工廠,還是高科技工廠,能在出口産品之前給它們增值。
這與中國的消費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北京原本希望利用過去兩年來的刺激措施讓國內消費實現面貌一新的增長,但未能如願。
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出口的機械和電子産品價值9330億美元,超過了德國。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汽車、輪船和飛機等高科技、離附加值的産品在出口中佔據的比例曰益增大。中國電力、電信和鐵路公司的出口也在增長。
中國在一年前已經超過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但許多人懷疑它能否長久保持這一領先地位。
駐北京的基金經理李京偉(音)負責跟蹤與出口相關的股票,他説:“那時,中國作為從鞋到玩具等廉價低端産品的批量生産者的優勢,正被沿海城市上漲的工資、土地及其他成本削弱。”
北京也把大筆刺激經濟的資金投入家電下鄉等各種項目,以調整經濟平衡,使之從依賴出口轉向國內消讚。但是,近幾個月來出口增長的反彈以及朝著高附加值産品的轉移預示著,在未來一些年,出口仍可能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家謝棟銘指出,中國企業轉向中西部發展也幫助它們控制了成本。他説:“低附加值生産現在正向西部轉移,那裏工資和其他成本更低。沿海地區目前正轉向高科技製造業。”
中國出口商品在海外佔據的市場份額甚至還在增加。根據標準渣打銀行的統計,今年1月,出口在連續數月取得創紀錄的增長之後又上漲了38%,同時,中國佔據日本、美國和歐洲進口商品的份額曰前達到 17%.而這個比例在十多年前約為5%。這也是自1999年開始蒐集相關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
標準渣打的經濟學家王志浩指出:“2010年出口增長了31.3%,這樣的復蘇不同尋常。但這也意味著儘管中國大談改變增長模式,它仍和危機之前一樣依賴出口。”
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王志浩指出,去年出口占據了中國工業增加值增長的42%,這是自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而且這一切還將持續。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姚洋在最近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寫道,未來10至15年,中國很可能延續其以出口為主導的迅速增長,直到它完成轉型,成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經濟體。
中國在提升其出口産品方面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新加坡華僑銀行的謝棟銘説:“中國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從佔據其出口將近一半的低端加工轉向高附加值生産。”
不過,國內消費的騰飛或許需要更長日寸間。國內{肖費去年佔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進一步下降,跌至37%,這是自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始於今年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將致力於把這個比例提升到接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