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十二五”期間國內發展環境解析 >

GDP人均3000美元 向前一步是美景 向後一步是陷阱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3日 1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人均GDP雖然已逼近3000美元,但貧富差距仍然在拉大(資料圖片)  商報記者 王棣/攝

  邁過3000美元門檻,理順各種矛盾,經濟將進入新的高速發展期

  如處理不好各方面的挑戰,可能會陷入“拉美陷阱”,幾十年都將停滯不前

  人均GDP3000美元,並非周身光環,身披彩霞。

  “3000美元”之後,社會經濟發展中各種問題也將凸顯,各類矛盾交織一起,社會將進入重要敏感期和高風險階段。

  有前車之鑒:拉美一些國家就在登上人均GDP3000美元臺階後,經濟徘徊不前、社會動蕩不安,陷入了所謂的“拉美陷阱”。

  ■商報記者 王俊偉 焦素芳

  分配不公

  畢業10年後,同學收入相差10倍

  正當委員和代表們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熱烈討論收入分配不公時,一則關於收入差距的故事也出來湊熱鬧,廣為人知。

  故事主角陳奇睿大學畢業時,高中同學江俊已在電業局上班兩年。

  2000年陳奇睿上班時,月工資1000元,江俊是1200元,班裏的其他同學情況也都差不多。

  去年夏天,高中同學聚會,差距一下子顯現出來:小龐在煙草公司,年薪26萬;江俊在電力公司,年薪18萬;盈盈在石化公司,年薪16萬;莉莉在電信公司,年薪15萬;小方在移動公司,年薪12萬……而陳奇睿的年收入只有4萬。當然還有比他更低的,最高和最低竟然相差近10倍。

  《2010河南經濟藍皮書》指出,人均GDP3000美元之後,社會經濟發展中各種問題將凸顯出來。

  由於壟斷而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則是諸多問題中的焦點。

  有人評價説,所謂“人均GDP3000美元”標誌著步入中上等收入門檻,只是國外的一般經驗,具體到河南,把收入一平均,就成了窮人。去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才4000多元,聊勝於無。

  在3月3日開幕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報告中,首次將收入差距與社會穩定聯絡了起來。

  統計資料顯示,全國人均GDP是在2008年達到3000美元的,而2007年秋天,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現狀堪憂

  “啞鈴形”身材瘦弱,嚮往“橄欖形”

  晚上7點,出租車司機丁志軍載著客人去鄭州東區。

  在丁志軍看來,人均GDP3000美元,只是一個概念而已,跟他沒多大關係。GDP長啥樣?看不到摸不著。“我看中的是買得起房,看得起病,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丁志軍覺得,GDP什麼時候增長了他不知道,他只清楚這兩年掙的錢不夠花。“最掙錢的時候是2005年和2006年,那兩年沒聽説什麼經濟危機,各行各業看起來都很紅火,一天跑下來,好的時候能落個六七百,差的時候也能落三百元左右。”

  但現在,丁志軍每天還是跑那麼多時間,但落到手裏的錢明顯縮水了。“再加上物價一直上漲,總之感覺錢是越來越不頂花了。”

  2006年生意好的時候,丁志軍買了房子,目前每個月要還1000多元的貸款,要為女兒存下一筆教育基金,這些都不是大問題,讓他最擔心的是以後自己生病了怎麼應對。

  “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沒有誰願意生病,沒錢人更是提心吊膽。在社會醫療保險體制和大病救助體制沒有完善的時候,誰生了大病,就意味著誰家可能面臨著“破産”。

  河南省統計科學研究所所長金美江説,相比其他已經邁入“人均GDP3000美元”的國家,我國還沒有進入以中産階層為主流群體的“橄欖形”社會,而是一個“啞鈴形”社會。

  除了少數富人外,目前中産階層如同“麻稈”一樣細,大部分人的收入還很低。這樣一個社會結構,個人和家庭抗風險能力差,國家的抗風險能力也很弱。

  年初,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向外發佈,説我國中産階層規模約為總人口的23%左右。即便這樣低的數據,也仍然遭到了網友的廣泛質疑。

  質疑的背後,則是國人對這種成熟、穩定社會形態的嚮往。

  癥結所在

  結構性矛盾突出

  是受金融危機衝擊的根源

  去年,金融危機中的山西省,成為全國唯一一個GDP下降的省份。與此同時,山西也在金融危機的逼迫下痛定思痛,展開煤企重組,並給我國其他能源大省開了一個先河。

  在“GDP3000美元”這個節骨眼上,金融危機其實只是壓倒很多舊有體制、模式,迫其推倒重來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渴求轉變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政府、國家。

  河南省社科院黨委書記、研究員林憲齋的結論是:“金融危機已使我省結構性矛盾暴露無遺。”他認為,“目前全省經濟回升仍主要是政策因素推動的結果,一些深層次矛盾特別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這正是河南深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重要根源。”

  經濟進一步增長的阻力很大,産業轉型勢在必行。

  3月2日,我省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大幕拉開,凡是年生産規模在15萬噸至30萬噸的煤礦,都在兼併重組範圍內,小煤礦將逐步退出我省煤炭開採領域。

  省統計科研所所長金美江介紹,我省的高耗能産業比重太大,這與全球的發展趨勢、與國家的發展方向不一致,若不改變,則經濟增長將越來越受到影響。

  十字路口

  向前是現代化

  向後是“拉美陷阱”

  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個門檻——由此初步站上現代化的臺階。

  人均GDP3000美元也是一道坎兒——由此將面臨更加激烈的挑戰。

  一般而言,人均GDP3000美元之後,會面臨兩個陷阱,即“理論陷阱”和“拉美陷阱”。

  理論上,邁過3000美元門檻,就意味著該地區將進入新的高速發展期,比如日本、韓國,在3000美元之後,都曾經歷了10年以上的高速發展。然而若因此盲目樂觀,則會掉進“理論陷阱”,失去發展機遇。

  省內一位專家直言:這只能説明我們成功結束“十一五”,“十二五”之後將有更多挑戰出現——比如目前無法解決的高房價問題,全國兩會上關注的收入分配問題、醫療改革問題等。

  而所謂“拉美陷阱”,則是由拉美一些國家的失敗例子而來,比如巴西,是人均GDP3000美元後轉型失敗的典型例子。按2002年可比價格計算,巴西的人均GDP早在1975年就突破了3000美元。然而,此後經歷長達30年的波動與震蕩,人均GDP曾長期在3000美元左右徘徊。

  換言之,我們來到一個或加速發展,或停滯不前的分水嶺。

  美景在前,且慢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