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55

往期回顧

*ST星美:“僵而不死”又三年

這是一個神話?還是一個笑話?

這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空殼公司”,員工最少的時候只有4名。
上市十數年,八易其名,兩次“披星戴月”,市值卻高達16.5億元。
相信説到這裡,熟悉中國資本市場的人一定猜出了本期《公司調查》要調查分析的A股上市公司的名字——*ST星美。 [詳細]

最新進展:業績預增 退市風險或解除

    去年11月份,*ST星美董秘徐虹在參加重慶地區上市公司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活動時指出,該公司當前面臨的主要不利因素是重大資産重組尚無實質性進展,如果不能實現盈利,明年將被暫停上市。

    果不其然,2012年1月11日晚該公司公告,因條件不具備,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籌劃的重大資産重組已終止。公告稱,由於重大資産重組涉及的事項較為複雜,尚有受限情形,雖然經過磋商和努力,相關的各方均認為重組條件尚不具備。

    數年重組最後以失敗告終。當大家都在猜測這只“不死鳥”要走到退市盡頭的時刻,它卻再次上演了“死裏逃生”的絕技。

    2012年1月17日*ST星美發佈業績預告公告稱,預計2011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63萬,實現扭虧。而2010年,該公司的業績則是虧損310萬。可以説,2011年*ST星美打了一個業績扭虧的漂亮“翻身仗”。分析稱,這或許將再次為其延續長達3年的“壽命”。 [詳細]

記者追蹤

*ST星美是A股市場上的一個神話,也是一個笑話。

有殼無業 最名副其實的“皮包公司”

    眾所週知,ST板塊股就是指在滬深股市上掛牌的股票,因經營虧損中國證監會為了提醒股民注意特別處理的股票。其中更以*ST股公司的預警更為強烈,寓意“該公司經營連續三年虧損,退市預警。”。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公司瀕於危機,往往會被意圖繞過IPO嚴格審批,卻意圖A股上市的公司盯上,通過注入資産的方式進行重組,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産得以上市,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借殼上市”。

    *ST星美的生存之道正源於此。即便資産、主業、員工均輕薄至“用一隻皮包能裝下”,但它卻依然憑藉著“殼資産”生存了下來。

意圖“嫁入豪門” 數次倒騰終未果

    *ST星美掙扎數年得以存活,首先要感謝的是來自於香港鄭氏豪門一直以來的青眼有加。幾年以來數次倒騰星美重組,操盤“資本挪移術”的正是鄭裕彤的女婿杜惠愷。

    市場人士認為,新世界中國數次強力重組的目的不言而喻,ST星美正是“彤叔”意圖再次登陸A股市場的“乘風快艇”。

    但事實總是比想象殘酷,2012年1月11日晚,自1月5日因重大事項停牌的*ST星美發佈公告稱,因條件不具備,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籌劃的重大資産重組已終止。公告稱,由於重大資産重組涉及的事項較為複雜,尚有受限情形,雖然經過磋商和努力,相關的各方均認為重組條件尚不具備。至少3個月內,公司不再籌劃重大資産重組事項。

    這次重組失敗無疑是給本就在懸崖邊的*ST星美再添一記重棒。同時,如果明年證監會針對房地産企業重組的枷鎖不放開的話,新世界係仍無法對其順利重組,*ST星美“嫁入豪門”的美夢也將迎來最後的完結。

    “惡之為花,其色艷而冷,其香濃而遠,其態俏而詭,其格高而幽。它綻開在地獄的邊緣。”

    ST股的華麗與危險正如波德萊爾筆下的“惡之花”一般,投資者在貪其美艷的同時,也要小心被它的吊詭騙得個傾家蕩産。

*ST星美: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怪胎

    “從我們來説,關於那個空不空殼,皮不皮包,公司完成破産重整的戰略清場,確實是一個殼公司,這種殼資源在至少今天以前,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他是一個普遍現象,因為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除了現在創業板説了不能借殼或重組外,其它的主板、中小板他都存在一個借殼上市的問題,或者是那個重組、重大資産重組的問題”。

     *ST星美董秘徐虹如是説。 [詳細]

“不死鳥”公司們的2012

    人們常説的,“落一葉而知秋,飲一瓢而知河”,2011年是A股泥沙俱下的一年,2012年剛剛開始,卻已經迫不及待的顯現出了各種景象。退市制度壓頂下,如果2012年就是傳説中的“不死鳥”上市公司們的末日,那麼,他們的最後一張船票會是什麼? [專題盤點]

補充閱讀

殼資源憑什麼值錢?


    支撐*ST星美如此高市值的是對其未來賣殼重組的預期。長期以來,對於那些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而言,通過賣"殼"而實現脫胎換骨式的轉變,無疑是最具"爆炸性"的題材,也是市場追逐的熱點。

    通過借"殼""烏鴉變鳳凰",往往伴隨著二級市場股價的大幅上漲。有些公司僅僅因為礦業公司借"殼"的傳聞,股價就出現劇烈波動。最為典型的是贛州稀土借"殼"上市傳聞,前後已涉及多家上市公司,雖然相關傳聞已得到澄清,但投資者對於最終"花落誰家"依然熱情不減。

—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

中國網絡電視臺原創策劃,歡迎轉載或報道,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經濟臺 周紅艷

聯絡我們

如果您有線索,請發送至
郵 箱:jingji@cntv.cn
官方微博:t.cntv.cn/jingji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