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春天播種,方有秋日收穫,種業是農業發展鏈條上“第一公里”的根基。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觸及中國農業發展的命脈産業,目前正遭受著跨國公司的強大壓力與步步蠶食。
本期《公司調查》關注的這家企業名為“杜邦先鋒”,是一家美國公司。大多數農民朋友可能並不熟悉這個名字,但實際上這家公司的産品早在10年前就已經滲透到了中國,被播種到全國各地的田間地頭了。
借道而行 圈地中國
查閱公開資料即可知,先鋒公司是世界500強杜邦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因而也被稱為“杜邦先鋒”公司),佔據全球種子市場份額的20%與北美市場的40%,被稱為“世界玉米雜交種子市場的冠軍”。
雖然大多數人不知杜邦先鋒為何物,但提起“先玉335”的大名,在玉米産區尤其是東北地區可謂是無人不知。“先玉335”正是由這家美國公司選育的,並在中國市場上進行推廣的主打玉米品種。
據原杜邦先鋒公司中國區總裁劉石的透露,“先玉335”在東北適應區域的佔有率在75%左右,而在吉林省整體的市場佔有率竟高達85%。這也就意味著,單就玉米這個品種來講,剩餘數千家持種子經營許可證的中國企業,分得的市場份額不足四分之一。
由於我國相關政策早有規定,合資公司品種不能直接從國外引進,因此,杜邦先鋒的“先玉335”在中國市場實際上走的是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即先通過國內的種子研究公司育種,再交給它們在國內的合資公司銷售。
目前杜邦先鋒在國內的研究公司為鐵嶺先鋒種子研究有限公司,記者昨日致電該公司詢問情況,該研究公司在集團網站上登記的號碼竟一直無法接通。而合資公司有兩家,分別是2002年成立的登海先鋒與2006年成立的敦煌先鋒,均是國內相關市場的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本台記者一直試圖聯絡採訪杜邦先鋒公司在中國代表處的高管,期望了解到這家公司在2012年在國內的最新動態,但截止發稿前,對方未給予任何積極回應。
外資盤桓 捆綁上市公司
上月13日,有關深交所上市公司登海種業(002041)的一紙研報引發了記者的關注。
華寶證券研究員邱俊灝在這篇針對登海種業的研究報告中預測,登海種業與美國先鋒公司合資成立的登海先鋒種業公司生産的“先玉335”玉米,銷量明年還將同比增長20%,而銷售價格還將上調10%。
而據測算,如果明年“先玉335”銷售的價格繼續上行,接近35元/公斤。預計這塊業務將會給該上市公司整體帶來近7億元收入,毛利率接近62%。
登海先鋒與敦煌先鋒正是杜邦先鋒公司分別於2002年和2006年與登海種業與敦煌種業成立的合資公司,這兩家公司銷售的主力種子品種正是“先玉335”。
而查閱2011年半年報數據可知,登海先鋒與敦煌先鋒兩家子公司佔據其母公司整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3%與48%。
這一數據顯示,登海種業與敦煌種業這兩家上市公司雖然名義上都是國內的種業企業, 但其大部分利潤都是來自於與杜邦先鋒的合資子公司,而“先玉335”則更是名副其實的“利潤奶牛”。這種高度依賴單一産品的情況也就意味著一旦“先玉335”的銷售遇到問題,這兩家公司的業績必將一敗塗地。
“種子安全”危機潛伏 引監管層關注
其實不止是玉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一些進口種子的數量已經佔據了國內高端種子市場的50%以上,例如在蔬菜種子中,甜菜種子90%來自國外,向日葵種子60%來自國外。
中信證券農林牧漁行業分析師施亮對記者表示,像種子這樣的糧食命脈未來若一直掌握在外資的手裏頭,國內的糧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所有相關從業人員重視的問題。眾多業內專家及從業者也認為,從戰略角度考慮國內種業發展的佈局,創新商業模式、扶植優質品種已經刻不容緩。
而跟隨著“一號文件”逐步發展細化到了農業發展的細節領域,這一問題終於在今年年初得到了監管層的特別重視。
2月1日,國務院發佈了2012年一號文件,首次將主題鎖定“農業科技創新”。 而日前,記者從農業部獲悉,今年農業部將推動出臺一系列種業扶持措施,並已上報國務院。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楊雄年表示,無論是一號文件還是今後的工作,種業都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農業部將推動出臺一批種業扶持政策,特別是要推動這些政策支持企業的商業化育種,扶持一批骨幹種業企業,推出一體化種子企業,提高種業企業育種、生産和供應的競爭力;加強優勢制種區種子生産基地建設;在種子生産過程中加強監管、加強執法,嚴把品種審定和市場準入,以確保種子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