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 童剛 許唯放
當重慶啤酒等一批連續跌停的“黑天鵝”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時,A股市場又出現了新的“黑天鵝”——除了中恒集團在三天內暴跌逾25%,南方食品(000716)在近日大盤的震蕩反彈中亦連續下跌,兩個“一字板”令持有者很受傷,其中包括一些堅守其中的基金。近期A股這樣的事件接二連三,投資者一不小心便踩中“地雷”,對市場來説負面影響極大,人們該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監管層又該在其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重組過程一波三折終告流産
去年6月27日,公司公告稱,“因公司預計有重大事項發生,今日開市起停牌,待刊登相關公告後復牌。”這一停,就是半年。之後,公司于6月29日公告,第一大股東廣西黑五類食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在與公司籌劃重大資産重組事項,因有關事項尚存不確定性,為了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對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規定,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1年6月29日起開始停牌。
公司同時表示,自本次停牌之日起30天內,公司將按照相關要求披露重大資産重組信息;若公司未能在上述期限內召開董事會審議並披露相關事項,公司股票將於2011年7月29日恢復交易,公司承諾在股票恢復交易後3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産重組事項。但是,此後公司一再公告重大資産重組進展情況並一再延期復牌。期間,公司公佈了2011年中報,並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ST南方”變更為“南方食品”。公司還公告了一系列其他公告,諸如下控股子公司獲減免所得稅、轉讓廣西南方米粉有限責任公司股權以及與南方食品南寧管道燃氣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合同糾紛案重審進展等。
轉眼半年過去了,當投資者抱著“好事多磨”的心態等著其重組方案公佈時,今年1月19日,公司一紙“中止籌劃重大資産重組事項”的公告,宣佈了本次重組最終流産,當日公司復牌後即報“一字板”跌停,次日公司股價繼續巨單封跌停。
公司重組夭折已經不是第一次
對於中止籌劃的原因,南方食品的表述較為籠統,然而,長期追蹤該公司的市場人士認為,回看南方食品自2011年6月停牌後的事件發展,公司第一大股東黑五類集團及公司自身陷於訴訟仍未解決或才是公司重組中止的真正原因。
自2011年12月7日開始,廣西投資集團在媒體上多次刊發債務催收公告,公告稱,黑五類集團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截至2011年11月30日,尚欠廣西投資集團款額共計1971.09萬元未歸還。雖然並無證據表明南方食品的重組難産與控股股東所欠債務及相關司法訴訟有關,但人們可以發現,長時間停牌後又終止重大資産重組,對南方食品來説已經不是第一次。2011年2月1日,停牌了兩個多月的南方食品公告稱,由於公司重大資産重組涉及的資産範圍較廣,部分資産存在受限情形,雖經重組各方積極磋商和努力工作,但重組條件尚未能完全具備。因此經與有關方面磋商,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産重組事項。當時已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南方食品身陷於南寧管道燃氣有限責任公司80%股權糾紛事宜是重大原因。直至今年1月14日,南方食品發佈《關於南寧管道燃氣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合同糾紛案重審進展情況公告》稱,經最高法院組成合議庭審理後將該案發回南寧中院重審,南寧中院據此另行組成合議庭對該案進行審理,至今尚無結果。
基金堅守其中市值縮水嚴重
對於中止籌劃重組事項的理由,公司公告稱,在公司停牌期間,2011年8月中國證監會新修訂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並於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根據新修訂的《重組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及相關標準,公司及財務顧問經多次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認為公司的本次重組條件尚需完備,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為此經審慎研究,公司決定中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産重組。
這一“審慎”的決定,帶來的是股價的連續跌停。由於連續停牌,堅守其中的投資者無法拋出股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股價連續跌停(由於一字封停,這兩個交易日也難以拋出)。與普通投資者一樣,駐守其中的基金也一起承受著市值縮水的巨痛。據公開資料,截至去年三季末,華夏紅利混合型基金持有公司股份318.20萬股、長信增利動態策略基金持有其289.98萬股股份、華寶興業多策略基金持有223.64萬股、寶康消費品基金持有220.01萬股、國泰金鷹增長基金持有148.73萬股——幾家基金共持有其流通股約1200萬股。僅週四週五兩天,基金持有的籌碼就縮水2184萬元。而以目前的情況看,該股的下跌還沒有結束,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市值還將繼續縮水。
去年以來,重大資産重組失敗或中止的案例越來越多,其帶來的是股價的連續下跌,如ST傳媒、索芙特、科力遠、安泰集團、萬方地産、大港股份、神馬股份、大元股份等等,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虧損,也對整個市場帶來了較強的負面衝擊。這種情況固然也有受政策和環境影響的客觀因素,但上市公司在籌劃相關事項時,能否再慎重一些,多為股東利益考慮一些,而有關部門能否加強這方面的監管,或者採取一些補救措施,讓投資者少受一些損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