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黃峻專欄

黃峻:“大媽”搶購黃金的背後

發佈時間: 2013年05月09日 10: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專欄介紹

黃峻

黃峻

專欄作家

央視網經濟臺專欄作家。中國房地産專業學者,致力於中國的房地産市場與經濟研究。

  近期關於中國消費者大量買入現貨黃金、黃金製品成了輿論熱點,事件發展為被戲謔稱:國際金融大鱷VS中國大媽。

  事件具體是指今年4月中旬,國際黃金市場出現12年來最大的大幅度下跌,最高跌幅20%,國際金融投行唱空黃金,卻不但沒有引起中國老百姓拋售,反而引起紛紛大手筆購入黃金和黃金首飾,十天內購入了300噸黃金,耗資超過1000億人民幣,一時間全國各地的金店紛紛告罄,搶購持續到現在。

  事件耐人尋味,不妨看看其背後的故事與動因。

  國際背景:黃金市場罕見急速下跌

  從今年3月開始,一些國際投行,如英國巴克萊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德意志銀行以及美國高盛銀行先後下調關於黃金價格的預期,尤其高盛銀行預言金價將跌到1100美元每盎司。更為震撼是投資大鱷索羅斯直言“黃金避險投資地位已遭破壞”。
  在4月12日到15日,金價經歷了一次震撼暴跌,直接從1550美元/盎司(約合人民幣307元/克)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約合人民幣261元/克)。15日當日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黃金期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40.3美元,跌幅為9.27%,以百分比計算,黃金當日跌幅創1983年2月以來最高。在國內黃金零售市場,4月10日零售價還在人民幣403元/克,11日就變成人民幣388元/克,16、17日就跌倒了人民幣300元/克。

  短短幾天時間,被認為是最保值的黃金價格突然非常迅速大跌15%。

  中國卻出現“買黃金如同買白菜”

  金價迅速大跌,讓國際黃金期貨市場眾多買漲者慘烈爆倉離場,哀嚎遍地,而大量參與者立馬反手做空金價。

  但是,國內情況卻截然不同,各城市黃金賣場紛紛下調金價竟然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瘋狂排隊購買。

  據媒體報導,各大城市的金舖開門,等候已久的人群就蜂擁而入,許多人不問具體克數,挑中一款黃金飾品就開票,而且很快發展為排隊訂購實物黃金。

  並且,購金潮延至香港。在“五一”假期,這股瘋狂的搶金熱開始刮到香港地區,多間珠寶金行出現“人山人海”的盛況。

  香港媒體稱,因為這些內地旅客的加入,多個金舖門口出現排隊等候開門的場景,不少在假期前夕已被搶購一空。彌敦道上的金舖,以前還要派店員拉客,假期卻人人忙個不停,內地客現在進店,不是“選金”,而是“掃金”。香港新界的荃灣、九龍的觀塘,不少金舖的櫥窗空空如也,因為店內所有金飾全被買光,連陳列品都賣了。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指出,在五一黃金周實際銷售增幅高達50%以上,其中金舖推出金粒及金條後,均出現售罄,已向倫敦和瑞士的金庫緊急“補貨”,購金量是平時的四到五倍。

  “中國大媽”搶購了300至1000噸黃金

  到底搶了多少黃金?據倫敦貴金屬交易所透露,從倫敦實物黃金交割數據來看,今年第一季度已有接近1000噸黃金運往上海。這一數量還不包括4月金價暴跌以來每天走掉的25噸黃金,以及從黃金生産企業直接購買的黃金。

  香港金銀交易中心主席HaywoodCheung日前表示,香港金銀交易中心的黃金儲備即將耗盡,這是50年以來從未見過的景象。

  由於10天內鯨吞實物黃金300噸至1000噸,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投最活躍的六月交割黃金期價,四月底起連番上漲。在4月23日,高盛開始停止做空黃金。

  很多輿論説,高盛懂黃金,但不懂“中國大媽”,因此不得不早早收場,免得下場包慘。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背後動因是什麼?

  盡避網絡紛紛炒作“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大鱷”,但之後僅僅幾日,國際金價卻再次明顯大跌。海外部分投行再次預測,金價正醞釀另一波下跌行情,有可能下探1250美元。

  5月2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易最活躍的6月交割黃金期價收于每盎司1446.2美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76%,收盤價創最近一週新低,使得這兩周以來的熊市反彈暫告段落。

  然後很多輿論與學者在討論這場PK問題,有支持中國大媽,也有支持國際投行。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對中國搶購潮扭轉金價的説法表示質疑。“我們才買了300噸實物黃金,而美國儲備了8000噸,無論是投行還是外資,他們是套利或對衝,我們是抗通膨保本,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媒體誇大了中國消費者買金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而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深顧問陳思進表示,金飾店內的黃金量和整個黃金市場相比“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中國大媽”根本無法撼動整個金市。

  但是,事實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還是老規矩,數據説話。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公佈2012年底的各國央行黃金儲備數據是:全球第一的美國為8133.50噸、中國排世界第六為1054噸,日本765噸排第九,英國310噸排18位。

  那麼,中國大媽的短時間搶購無論是300噸,還是1000噸,都是一個“國家級”的數字,已經超過英國央行全部黃金儲備。可以非常肯定的是:大媽們的買入,完全可以短期改變金價走向,合情合理。而且如果每次大跌,都大手筆買入,可能會形成金價有力的支持,當然,前提是大媽們仍有錢不斷買入。

  這次搶購黃金的背後因素

  從這次非常戲劇性的“中國大媽”大戰國際投行的行動中,國際投行是有聯絡的共同行動,而中國大媽卻是一種“共識”的集體活動,其中背後耐人尋味。

  其實,從這股搶金潮中,凸顯出中國經濟、金融現狀中一個充滿矛盾的現象:就是老百姓手中有一定的錢,但又沒有合適可信任的投資途徑,而且重點是“真正可以信賴”。

  經歷了33年的改革開放,接近2代人的努力拼搏,國內民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財富。但是,投資渠道相當缺乏,老百姓的基本真是“摸著石頭過河”,什麼都試過,也在其中前仆後繼地用自己真金白銀來試驗。

  在近來經歷很多遭遇後,越來越明確地認識到中國股市、金融産品都充滿不確定性,而且都是以一些極少數人攢錢案例來忽悠的遊戲。

  老百姓對繼續如何投資出現疑慮,金融證券“水很深”,那麼在渠道相對缺乏的情況下,不動産與黃金就會成為百姓心目中的更為重要的投資品。

  “瘋搶黃金”背後,其實突顯國內老百姓對資産保值的恐慌,對人民幣對內貶值的恐慌,而國內可靠性投資非常缺乏,同時意味著民間資本也找不到什麼可以發展的出路,經濟情況不理想。

  一方面,在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背景下,中國老百姓手頭閒散資金急需找到一條保值增值通道。投資股市,勞形傷神不説,十有八九虧損讓人“談股色變”。銀行理財産品頻頻出現的違約、不誠信乃至詐騙事件,令不少投資者對其敬而遠之。受房地産市場限購政策措施不斷出臺,投資性購買門檻越來越高,雖然老百姓最看好還是黃金與房地産,但是買不到不動産,或者錢不足以一次性付清。因此,當金價大跌就自發性搶購。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間資本、民營企業近年生意難做,找不到利潤增長點,企業“國進民退”,越來越多原來從事企業、製造業的民間資本找尋出路外流。搶購黃金中大筆買賣,其實很多都是這些外流的資本。

  總而言之,“中國大媽”真正需要的,並不是黃金,而是有保障的未來;而民間資本真正需求的,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目前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稅負越來越重、國企央企越來越龐大的情況下,找到新的發展空間與方向。

  也換言之,如果上述情況在近期沒有根本性改變,無論是大媽們還是民間資本,對於黃金與不動産投資的熱衷不會輕易改變。

責任編輯:許夢可

熱詞:

  • 黃峻
  • 大媽
  • 搶購
  • 黃金
  • 華爾街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