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 朱方舟 ○編輯 阮奇
分眾傳媒的一紙私有化要約再次引爆中概股私有化熱情。
羅仕證券一組數據顯示,從2010年4月至今年5月,有33家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宣佈私有化交易,其中14家已經完成,2家終止,17家正在進行中。有PE界人士預測,在未來的12個月,會有更多中概股尋求私有化退市。
與之相比,A股私有化案例則不多見。據粗略統計,截至目前A股共有7隻股票通過私有化退市,且全部發生在兩家國資大型石油化工企業身上——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共對下屬7家上市子公司實施私有化退市。其中,中國石油2006年通過私有化方式,將上市公司錦州石化和遼河油田納入麾下,後兩者成為國內首批被私有化並主動終止上市的企業。
上市公司之所以被私有化,一般主要有四個動因:一是出於控股股東戰略調整、資源整合的需要,對上市公司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二是企業的價值被長期低估,股價無法真正反映出企業的價值,控股股東以低價收購有利可圖;三是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私有化後可以獨享成長的收益;四是因市場環境及企業自身因素,企業無法在市場實現再融資,反而需每年支付一定的上市維持費用以及面臨著公眾監管的壓力,有出無入。
有異於中概股公司私有化退市的是,A股市場發生的私有化,無論是中石油還是中石化對其旗下上市公司的私有化,都是以戰略整合為主要出發點。長城證券並購部總經理尹中余認為,在目前的發行機制下,A股公司不太可能因市場化原因而實施私有化退市。
海外普遍的“私有化”現象,為何在中國A股突顯出不可複製性?歸結原因,主要基於三點:首先,國內外市場估值差異較大,A股上市公司基本都高估值、高溢價,不存在價值被長期低估的風險,“尤其是對小盤股、績差股,結構性高估嚴重。”尹中余稱。其次,雖然退市新政出臺,填補了A股市場制度的短板,但對於瀕臨退市A股公司而言,由於殼資源價值不菲,一般公司都會選擇賣殼資産回購的退市方式,取代私有化。最後,A股的發行制度並不完善,上市公司的資格成為一種行政審批下的牌照稀缺資源。而在海外,登陸資本市場的門檻低,交易活躍度高,市場化意識強,上市、退市屬於正常的資本運作。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B股存在價值低估的狀況,但也鮮見私有化退市現象。為此,尹中余表示,目前B股市場中優質公司甚少,針對被低估的情況,大股東通常會採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的方式。“就閩燦坤B而言,其大股東若是在退市危機爆發前實施對公司的私有化,回購價格很有可能亦是處於高估狀態。”他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