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北京時間8月13日淩晨4點,隨著倫敦碗裏象徵著奧運會精神的奧運聖火緩緩熄滅,這屆奧運會劃上了句號。在本屆奧運會上,中國奧運健兒奪得了奧運會參賽史上的201金,金牌總數也創造了海外參賽的最好成績。更值得國人自豪的是,倫敦奧運會的日用品和紀念品65%都是“中國製造”,有人驚呼:倫敦奧運幾乎就是一個“MADE IN CHINA”的盛會。
這一結果在許多人的意料之中,因為國內長久以來的人力資源成本優勢和原材料價格優勢,已經使得很多國外品牌將中國當成加工製造的重要基地。相當數量的國外商品,都可以在義烏小商品、永康五金、寧波服裝、溫州輕工等地追溯到來源。然而,大量出口的背後,我們更多地還是在做著為他人做嫁衣的低端工作。以眼下最流行的iPhone手機為例,一部售價600美元的iPhone4,所需的材料成本是187.51美元。其中,約有80美元的材料是韓國三星電子和LG電子的産品。而將所有元件進行組裝的富士康等企業,則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酬勞,僅僅是iPhone4材料成本的3.5%。
製造業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步伐,進行技術創新、發展技術密集型産業的呼聲由來已久。然而直到爆發世界經濟危機,來自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訂單銳減之時,大批中小企業面臨倒閉,轉型的迫切性才被真正擺在桌面上討論。前期高額的研發成本,使得獲利的一天顯得遙遙無期,而加工零部件、貼牌加工、來料加工等環節,雖説利潤微薄,但積少成多,起碼眼下就能有進賬。單純地批評企業家的短視,顯然有些站著説話不腰疼。品牌經營所帶來的聲名,及其背後高額的經濟利益,商家都懂得衡量它們的價值,然而中小企業的自身條件和逐利性需求,制約了其走上品牌轉型之路。
信任“MADE IN CHINA”,更多的時候,消費者是選擇信任其所代表的品牌以及品牌背後的質量承諾和服務承諾。而沒有品牌支撐的中小企業,很難獲得消費者認知度和忠誠度,即便物美價廉,也會出於對品牌的追求,選擇那些外國産品。什麼時候,中國製造能夠和優質産品劃上等號,能夠讓海外消費者不僅僅看得懂“MADE IN CHINA”,也能看懂“海爾”“李寧”等品牌所代表的含義和所象徵的中國符號,這種轉型才算成功。
一個品牌的成熟,無法一蹴而就,需要經年的積澱和對於卓越持續不懈的追求。在這點上,國內製造産業必須有準確的認識。而補上這堂品牌意識課,不單單要靠企業家意識轉變,更要靠財稅政策的支持,對於中小微利企業進一步擴大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要靠地方政府部門對産業聚集區實施各種優惠政策,還要靠國家從産業戰略層面進行引導。4年後的巴西奧運會上,我們期待看到更多“MADE IN CHINA”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