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內光伏發電政策思路漸漸倚重分佈式發電。這從剛剛頒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將當前屋頂電站(分佈式發電代表)建設規模在目前基礎上提升20倍便可看出。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醞釀加速審批大型地面光伏電站項目的舉動表明,“大基地”式發展光伏産業的觀念仍然大有市場。
從光伏行業本身屬性及國際光伏業發展經驗來看,光伏行業發展更適合以大規模建設屋頂電站為主,如此才足以推動光伏市場大幅開啟,相關企業及用電戶才可普遍受益。
相關專家介紹,太陽能和風能資源一樣,自身存在間歇性、不穩定性等特點,這決定了大規模太陽能發電也將遭遇風電那樣的並網難問題。此外,與風力發電場相比,大型光伏發電站往往建在比風電場更偏遠的沙漠和戈壁地區,這些地區更不易被電網覆蓋。這就決定了光伏發電輸送問題比風電外送技術難度更大,投入的成本也要更大。
正是考慮到太陽能電站的種種不利因素,德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摒棄建設地面電站設想,轉而推出大規模屋頂光伏計劃。目前,德國光伏發電80%的裝機來自屋頂電站,這也支撐了德國光伏發電量在10年時間內躍居其國內總電量的2%。而中國目前的光伏發電佔總發電量的比例不到0.1%。截至2010年底,德國光伏發電裝機已佔據全球的半壁江山,而中國只佔不到3%的份額。類似的情況還包括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其光伏裝機佔全世界的比重均達近10%。正是這些國家屋頂光伏的蓬勃興起,拉動了中國光伏企業90%以上的市場需求。
縱觀國內,國家自2009年起啟動了兩輪光伏大型電站招標,可近30萬千瓦的項目到現在均未能成功並網發電。儘管從2009年開始,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推出了“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屋頂光伏電站的建設進度,但截至2010年底,屋頂光伏僅佔光伏裝機總量的28.8%。
屋頂光伏電站通過鼓勵發電戶自發自用,就地消納,免去大規模發電“並網難”之憂。更為重要的是,當光伏發電成本降至與普通火電相同水平時,用戶自發自用不僅可以減少耗電成本,更可將多餘電量出售給電網公司獲得收益。如此一來,國內大大小小的屋頂電站就不用靠國家補貼過日子,過去因補貼資金不到位而時常陷於停頓的光伏産業,將能夠因此而持續快速發展。
據眾多國內光伏電站投資商反映,目前在中國西部投資建設大型光伏地面電站,儘管設備供應充足,價格逐漸走低,且固定上網電價補貼也比較明確,但電站建成後並網的不確定性仍讓他們無法預知電站投資的回報週期和收益率。而投資屋頂電站,則可以少於地面站一半以上的投入獲得比其高出數倍的投資回報率,且回報週期不用以“年”來計算。
光伏電站投資收益的提高和回報週期的加快,會相應傳導到上遊,進而加快帶動包括系統、組件、電池和硅片等在內的各環節設備製造商的收益。如此,便可以及時消化今年以來由於國外市場需求驟降而積壓在光伏設備商手中的近20GW的過剩産能,使全行業各環節企業爭相受益。
國內光伏行業要走出目前的“寒冬”季節,唯有寄望于國內市場大規模啟動,而國內市場需求及時啟動的根本之策,也只有通過大力發展屋頂光伏電站來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