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尤霏霏 製圖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2年7月份的CPI與PPI數據,前者同比上漲1.8%,後者同比下降2.9%。數據表明,國內通脹水平繼續回落,實體經濟市場需求依然疲軟,經濟收縮狀態仍在延續。在滯脹風險依舊未消的形勢下,大宗商品仍處於漫漫熊途中。
平淡數據或難提振商品市場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CPI同比上漲1.8%,環比上漲0.1%,1-7月平均同比上漲3.1%;PPI同比下降2.9%,環比下降0.8%,1-7月平均同比下降1.0%。
CPI數據顯示,國內通脹繼續回落;而PPI的降幅超出市場預期,表明工業盈利仍在加速下滑,實體經濟的市場需求非常疲軟,經濟收縮狀態仍在延續。這對大宗商品市場將是較大利空。
專家稱,7月份的大宗商品仍舊不樂觀,在全球供需失衡造成的資産泡沫破滅背景下,市場在修正原本資産錯配後的資産價格。
光大期貨分析師孫永剛表示,在經濟下行的必然周期中,農産品的驅動因素有別於基本金屬和能源化工品種,供給端的影響成為農産品強勢的最重要原因,也使得國內食品價格高居不下。雖然 7 月CPI 的同比依舊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環比回落的幅度開始收窄,可以推斷的是,食品等基本需求商品價格的企穩增長必將擠壓私人消費,在短期結構性制度因素無法改變需求的情況下,私人主體的消費結構也將受到制約。
“PPI 同比與PPI 環比的差距進一步拉大,我們自然是希望由於基數效應而形成PPI 環比企穩的現象,但希望與事實存在差異。”孫永剛向記者表示。
從PPI 的分項上可以看到,採掘業的大幅下挫,意味着工業部門的源頭依然不容樂觀,對於大宗商品的打壓也自然存在。而原材料工業也同樣看不出任何樂觀跡象。在近期國內房地産市場出現成交大幅上漲的情況下,PPI 分項並沒有回升,再加之政府對房地産市場的態度,可以推斷出房地産在短期內不會大漲,更不會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因。
密切關注各國政策動向
從後期來看,光大期貨分析師唐嘉賓認為,大宗商品依然不容樂觀。商品價格的穩定上漲,依賴於經濟穩步增長,生産企業有較強的生産意願,然而目前經濟下行,無論是終端還是生産企業的原材料,都處於下跌通道,尤其是工業品企業目前虧損較為普遍,生産意願較低,開工率不足。唯有當PPI環比出現正值後,即原材料價格對産成品形成成本支撐後,才真正對商品價格帶來上漲動力。
專家同時指出,目前CPI 和PPI 的差距進一步被拉大,在存有通縮風險的前提下,滯漲的風險依舊嚴重。國內短期依然只能依靠投資拉動,投資者必須關注三個指標:信貸的增長、工業增加值的上升以及PPI 環比的回升。投資拉動經濟的傳導機制最終將反映到價格上,而 PPI 的環比指標將成為短期市場反彈的關鍵信號,也將對大宗商品短期內形成支撐。
海外市場方面,市場對於歐洲央行債券購買計劃和美聯儲QE3 的預期一定會持續到九月份,現階段大宗商品震蕩的概率偏大。鋻於美國鏈式經濟修復完好,所以QE3 根本沒有必要推出。而歐洲從根本上來講不是一個貨幣問題,而是一個結構性的制度問題,在緊縮下的財政一體化或是最終的方向。(記者 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