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張彬)國家統計局發佈7月CPI為1.8%,創 30個月來新低。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們認為,一方面這表明國內的物價漲勢基本得到控制,CPI下行是經濟增速放緩的結果,但另一方面如果CPI持續下行,會進一步影響投資意願,導致企業盈利水平下降,反過來影響經濟增長。
持續走低的CPI為老百姓帶來平穩的物價,7月份,雖部分農産品略有上漲,但食品價格總體呈現下降趨勢。“7月份食品價格整體相對穩定,是助推CPI持續下行的關鍵因素,翹尾因素回落也加固了這一趨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分析。
今年以來, 在外部經濟低迷和內需擴張動力不足的雙重影響之下,我國經濟增速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出現下降。能夠體現企業生産擴張意願的PMI與PPI數值也能體現這一點,7月份的PMI為50.1%,已是連續3個月下跌;PPI也是多月逐步走低。據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介紹,經濟增長下降1個百分點,CPI會下降0.5%至0.7%。7月份CPI回歸“1時代”足以説明國內經濟增速的放緩。
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利潤率不高,勢必影響到老百姓就業問題,從去年以來,企業的人力、原材料等成本增加,致使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少,如何實現穩增長將是下半年國內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
此外,專家們在擔憂CPI持續走低會帶來各種負面影響的同時,也認為此時的CPI最低點,是為經濟結構包括産業結構的調整帶來了機遇。人民大學不動産中心副主任況偉大認為,針對樓市的嚴控,為保障房與商品房的結構調整提供了空間。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賈明星指出,國際市場的萎靡,造成國內以出口業務為主的企業業績不佳現象,加上國內市場不景氣,企業如何在擴大內需方面,全産業鏈擴張方面出現“東方不亮西方亮”進行狠下功夫,已經成為生産企業迫切需要解決頭等大事。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認為,CPI走低跟經濟增速繼續回落,總供給和總需求矛盾的緩解有關係,包括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走低,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輸入性通脹的壓力,説明物價的調控取得明顯的成效。針對通縮與通脹相對應的物價持續走低的現象,盛來運指出,上半年貨幣供應量M2增長13.6%,新增加人民幣貸款4.86萬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還是在8%左右,在以適度的速度發展。他強調沒有必要過度擔憂通縮與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