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經參
近日杭州市民王小姐發現她的手機突然沒了信號,警覺的她用另一部手機打電話到運營商營業廳詢問。她詫異地發現自己的手機SIM卡一個小時前被人補了一次卡。王小姐的SIM卡和多張銀行卡、QQ號綁定,當她發現被補卡時,她的QQ信息已經被人開始轉移,所幸沒有發生財産損失。
幾經輾轉,王小姐終於得知她的手機卡是在山東菏澤的一個運營商營業廳被一名男子用假冒身份證補辦,運營商表示,他們辦理補卡的程序符合規定,他們無法鑒定身份證的真偽,只看名字和身份證號是否對得上,不承擔任何責任。
對此,王小姐表示擔憂:“現在與手機綁定的銀行卡、支付寶等賬號越來越多,憑一張假證就被補卡,讓我們怎麼放心?如果犯罪分子欠費不還,原機主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據了解,在不法分子眼裏,通信運營商“補卡規則”裏的漏洞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近兩年,北京、新疆、廣東、河南等地均發生過有人憑藉假身份證到營業廳惡意補卡的事件。
據記者了解,不法分子通過“補卡規則裏的漏洞”盜用的SIM卡,一般有以下幾類:一是“連號”或者包含“6”、“8”等數字的“靚號”;二是辦理了“罕見優惠套餐”的號碼,且套餐業務已停辦,這些“靚號”會被不法分子挂到網上銷售,報價多是千元以上;三是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盜用SIM卡,盜取原用戶的銀行資金、QQ密碼等。據了解,上海警方就曾偵破了一起惡意“補辦”他人SIM卡案,犯罪分子補卡後登錄網上銀行,盜走資金。
不少消費者認為,SIM卡頻頻被盜,與通信運營商的“補卡規則”過於簡單有關。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手機卡和網銀、QQ號綁定,手機號接收到一個驗證碼、一個指令即可完成網上交易或相關安全設置。一旦手機卡遭竊取,不但通訊信息被竊取,連同銀行卡信息也暴露在犯罪分子面前,財産安全難以得到保障。因此,運營商應該對挂失補卡的規則進行修改,保障用戶的通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