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讓“保姆”走向職業化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5日 0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質量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訊 (記者楊 陽)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家政無非是做些家務活而已,沒什麼難度,只需要耐心就行。一些家政從業人員認為,家政服務是“伺候人的活兒”,雖然以此為職業,心裏總藏著“低人一等”的感覺。一方面,一些家政服務員素質低劣,讓不少需要服務的家庭叫苦不迭,頻換保姆。另一方面,家政從業者價值感低,待遇微薄,流動性強。

  這是國內家政服務業一直擺脫不了的供需方的矛盾怪圈。業內人士提出,針對目前我國家政市場的供需矛盾,家政服務急切呼喚家政服務“職業化”的到來。

  近日,由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主辦、易盟集團承辦的中國家庭服務業“萬人培訓計劃”在京啟動,為化解這一矛盾帶來了一絲希望。

  由中國家政協會啟動的“萬人培訓計劃”,主要面向農村和城市剩餘勞動力、下崗職工等人員,包括保姆、月嫂、小時工、陪護、保潔等所有家庭服務項目。該計劃將免費培訓一萬名家政服務員,培訓合格後再將這些家政服務員輸送到優秀的家政企業,力爭使家庭服務員做到“不培訓不上崗,不持證不入戶,不合格不進門”。

  據統計,中國家政服務産業市場在“十二五”規劃期間將衝擊6000億~8000億的規模,從業人員將形成3000萬以上的需求,而現在還停留在規模僅2000億,從業人員1000萬的水平。

  在業內人士看來,家政服務員缺乏專業訓練是家政服務行業發展不快的主要原因。易盟集團董事長傅彥生介紹説,保姆、保潔、月嫂、陪護等很多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大都來自農村地區或偏遠城鎮,她們進入一些小規模的家政機構後,沒有經過職業訓練,大多都是靠自己在家鄉的技術和能力從事家政工作,職業能力和文化素質參差不齊,難免不能讓用戶稱心、滿意。

  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會長張文范表示,只有加強職業培訓,提高綜合素質,才能提高家政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並提升從業人員的價值感和職業歸屬感。

  傅彥生介紹,中國家庭服務業“萬人培訓計劃”的目標重在培訓、力在創新、提高綜合素質,提升服務水平。通過分層次、分級別、分崗位、分專業進行家庭服務人員崗前培訓,讓從業人員做到“4會”,即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與人相處,學會技能,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職業素質、服務技能、服務質量,促進中國家庭服務業規範化、職業化、專業化、標準化,促進就業,規範行業服務市場,打造一支新型的、適應時代進步的中國家庭服務業隊伍。

  家政從業人員職業技能的轉變也將促進他們職業觀念的轉變,提高從業的穩定性。“這些人以前不願意從事家政工作,認為不是一種技術活,不能當作職業,通過培訓,很多人會將家政服務當成一種職業來對待。此外,我們期待僱主的觀念也慢慢轉變。行業的發展需要供需雙方的共同努力。”傅彥生説。

熱詞:

  • 保姆
  • 職業化
  • 讓用戶
  • 家庭服務業
  • 家政服務員
  • 月嫂
  • 促進就業
  • 職業能力
  • 面向農村
  • 價值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