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專欄
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逐一端上餐桌,朋友們歡天喜地用手機“咔嚓咔嚓”拍照。站在一旁的女服務員表情尷尬,她端著嗞嗞作響、油沫四濺的鐵板牛肉沒法上菜,直直地站著等待所有手機停下來。我留意到她剛才的不耐煩,所以開了一句玩笑:“你們的手機都有檢測地溝油功能嗎?”女服務員大概厭煩了顧客們,特別是女顧客們的手機攝影愛好,她一聲不吭。
朋友們又接著將這道鐵板牛肉“咔嚓”入手機,挑選出光線和角度最靚的幾張,立馬上傳到微博等社交網絡。很快,來自朋友和同事的轉發和評論紛至沓來,還有人抱怨為什麼沒有收到聚餐邀請。
這就是我們身邊典型的智慧手機綁架社交生活的案例。
我的一位同事説,智慧手機的便捷社交功能讓他的大學同學A受過一次苦頭。事情發生在去年冬天的同學聚會上,A既怕老婆嘮叨又想有充足的交友空間,所以他藉口晚上加班,然後偷偷來到充滿酒精的聚會中。當聚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A的老婆,恰好也是他們的大學同學B,打來了長達半小時的電話,就A的隱瞞和欺騙在電話裏鬧翻了。原來聚會進行不久後,一位仁兄用手機拍了照片發上了微博,照片上A同學正忘情地推杯換盞。
我們埋怨這位仁兄有點“妻管嚴”的同時,對手機社交功能的“泄密行為”也感到震驚。
11年前,我的高中語文老師組織了一場辯論賽,辯題是“科技發展促進還是阻礙了人們交流”。辯題天然地註定“促進”派擁有更多贏的機會,但是我抽到“阻礙”。“阻礙”派強詞奪理認為科技減少人與人面對面交流機會,甚至減少寫情書的次數。
後來,我們知道許多肉麻的情書都可以通過手機發送,再多的嘮叨也能通過微信語音完成。回想起來,11年前我們阻礙派的言論實屬“強詞奪理”。現在,我們不得不面對科技過度促進人們的交流這個令人既愛又恨的事實。
而這一切從智慧手機的出現進一步“惡化”,它佔領每一人的口袋,智慧手機實現了移動終端改變生活的夢想,卻帶來了新的社交焦慮感。很多人一進入不熟悉的環境,便習慣掏出手機刷微博,試圖消除對新環境的焦慮感。
有一次我和一位女同行坐在某門外等待採訪對象的到來,這位女同行帶著一位新人協助採訪,她私下跟我説新人做事不積極,她的判斷標準是新人一坐下就掏出手機上QQ和微博。我突然間愣住了,回想起自己過往的種種行為,雖然不至於不積極,但自從有了智慧手機後,確實在某些方面用力過度。比如下樓吃宵夜忘帶手機頓生失落感,手機剩下兩格電池開始焦慮充電問題,手機調成靜音進電影院隔三差五要掏出來瞅好幾次……當重新審視這些行為時,無不讓我驚訝自己受到智慧手機越來越多的綁架。
兩個月前的某個晚上,我沒有請假就逃避單位的全體例會,去參加媒體同仁的一次小範圍聚餐,我們興高采烈地用手機拍照,我留了個心眼,請求他們千萬別把照片發上微博,如果實在忍不住要發,不許提到我,照片中不許有我,更不許@我的同事。
因為,我真的害怕智慧手機在不知不覺間又綁架我的社交生活,洩露我的行蹤。
(媒體從業人士)
本版撰文:
南方日報記者 馬喜生
本版攝影:
南方日報記者 胡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