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來天氣持續高溫,各企業紛紛派出有關人員進廠礦、下車間,慰問一線職工,給職工送去西瓜、冰棒、礦泉水等防暑降溫品,使基層群眾感受到了陣陣 “涼意”。
送清涼是對職工的關心和愛護,當然值得提倡,但仔細想想,送清涼只能是一次兩次, “涼意”只能維持一段時間,而炎熱的夏季卻要持續很多天,一次兩次慰問,解決不了職工夏季的勞動保護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得變 “送清涼”為 “送制度”,認真落實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調整作息時間,制定有關保障制度,從制度層面為一線工作人員搭建一個健康安全工作的 “涼棚”,切實保護職工的權益。
據悉,某企業入夏以來,不僅為露天施工人員統一購買了遮陽帽,配發了人丹和風油精等防暑藥品,定時為他們送去雪糕、冰塊、綠豆湯和西瓜等防暑降溫品,還首次改變了職工作息時間,規定上午工作時間為5時至9時,下午工作時間為16時至20時,使一線人員避開高溫時段工作,真正感受到了 “清涼”。這種講實效、從職工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為職工著想的做法,不正體現了 “以人為本”的理念嗎?
由此看來,送清涼也要講實效,也要符合群眾所需,真正送到群眾的心裏。 開化讀者 徐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