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第二看臺
新華社 (記者張旭東)7月16日—21日,“蛟龍”號母船“向陽紅09”在山東青島奧帆中心向公眾開放,原來96人的海試團隊已各赴東西,但“老軌”(輪機長)仍未能回家。
“老軌”就是輪機長劉軍,記者無意間翻開他的工作日誌,看到首頁上工工整整地寫道:“生命取決於我們精確的工作。活著要像深海的魚一樣,自己發光照亮前面的路。”
劉軍將自己的工作與生命相聯絡絲毫不誇張,因為輪機部就是要保障船舶“心臟”——主機與輔機的正常運轉,為船舶提供動力和電力。若船舶失去動力,船隻能隨風漂流。而如果他們保障的海水淡化設備出現故障,不僅主機與輔機無法冷卻,96人的飲水問題將成為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脅。
“向陽紅09”已有34歲船齡,設備老化,機械經常出現問題。而就是這個機工最小年齡53歲的輪機部,在高溫、噪聲大的機艙內連續奮戰44天,左右主機工作1271小時,輔機運轉2114小時,沒有因為“老船”設備故障耽誤“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一秒鐘。
“6月27日下午4時,‘蛟龍’號首次下潛正在返航途中,我突然接到駕駛室電話,2號舵機出現‘跑航’現象,這意味著船航向的變化無法精確控制,但潛器2小時後就要浮出水面。”劉軍説,“為了不耽誤潛器回收,我趕緊組織了4個人去舵機房搶修。”
劉軍與電機員李章華負責舵機電器控制線路的故障查找,機工長楊煥亮與機工姜風海排查液壓系統故障。“下午舵機房已被太陽曬透,溫度有50多攝氏度。別説幹活,一站就一身汗。一個多小時後,我們終於找到了故障。原來是2號舵機電液換向閥船艏方向的復位彈簧折斷成三段。我們趕緊拿來備用件更換。5時45分,更換完畢,我們4個人全身都濕透了。”劉軍説。
就在搶修過程中,李章華還扭傷了右臂,大家都勸他趕緊回房間休息。他説:“不差這會兒,還是一塊幹完再説!一會潛器就上來了,不能因為舵機故障耽擱了潛器回收。”
劉軍告訴記者,此次海試類似的搶修工作有40余次,很多人都因機艙高溫中暑,4個人還受了傷。6月3日搶修左主機時,排煙管外剛停車時有100多攝氏度,楊煥亮燙傷了手臂;機工呂吉順在機艙排污時拉傷了左腿;7月1日搶修左主機偏心輪時,機艙50多攝氏度高溫,姜風海穿著厚厚的長袖焊接服,焊接了1個多小時……
記者來到機艙,這裡不僅熱浪滾滾,還有主輔機發出的刺耳轟鳴聲。除了突發情況,輪機部三班人輪番在這裡24小時值班,檢查主輔機運行情況,排查故障。抗颱風期間,劉軍、電機員和機工長同樣要24小時在機艙值守。
談到自己時劉軍並不願提及太多,但他人緣出了名的好,大家都願意去他那“串門”。“‘老軌’幹活絕對沒得説。不僅懂得多,幹活仔細麻利,而且有活都搶著幹,自己備的好東西又都分給我們,我們特別服他。”一位機工對記者説。
記者看到劉軍有厚厚的一沓工作日誌,首頁上還寫著“精心組織、安全第一、層層把關、責任到人”,任何有關輪機的事在這裡都能找到詳細記錄。
當“蛟龍”號向7000米發起衝擊的時候;當媒體閃光燈不停閃向潛器和潛航員的時候;當科學家和公眾好奇深海神秘景象時,“老軌”和他的輪機部如深海魚一樣照亮“蛟龍”前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