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賣饅頭要審批”被叫停 政府管理困局如何解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3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甘肅省質監局叫停了一項《生産加工食品小作坊加工許可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規定,加工油條、賣饅頭需要行政審批並獲得許可證。賣個饅頭還要審批,被網友揶揄為“笑話”、“鬧劇”。

  其實,看似“笑話”、“鬧劇”,背後恰恰反映了政府管理的困局。據報道,該政策實行一年來申請許可證的僅有500余家,執行不順可見一斑。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食品加工小作坊又是食品安全重災區,民間要求政府“好好管管”的呼聲很高。可政府出手管了,又説管得太寬,連“饅頭”都不放過,甚至被懷疑有斂財之嫌。似乎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裏外不是人。

  陷入如此困局,公眾和政府都應反思。一方面,公眾對政府有一種“全能”的誤解:似乎什麼事政府都有責任,不管哪兒壞了事都是政府做得不好。這是政府長期包攬一切給人們造成的思維慣性。饅頭審批先出臺後叫停,就有這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政府自身的管理和監督方式也存在問題。出臺一部行政法規,本應先與公眾溝通,徵求民意後,再報批審查正式發佈,饅頭審批辦法卻自顧自地“暫行”14個月之久,顯然程序上有漏洞。

  實際上,這種困局提醒我們,在社會轉型期,政府必須在職能轉變上做文章。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從更多關注事前審批轉向切實進行事後監管。一項法規能否落實奏效,能否真正服務於民,關鍵就在於法規出臺之後的日常監管是否到位。但是長期以來,有些地方政府事前審批忙活得緊,輪到事後監管就變身“甩手掌櫃”,各種法規最終流於形式,自然容易招致公眾不滿,這種狀況急需改變。當然,在政府逐漸強化監管的同時,也需要更多社會力量、更多普通民眾參與到監督中來,形成合力。

  市場化條件下,審批不能越位而監管不能缺位,“賣饅頭”審批已經取消了,可能還有更多的行政審批需要細緻清理,而政府轉變職能的進程更是任重道遠,需要鍥而不捨的努力。(湯華臻)

熱詞:

  • 饅頭
  • 鬧劇
  • 政府管理
  • 困局
  • 管理暫行辦法
  • 事後監管
  • 叫停
  • 行政審批
  • 越位
  • 監督方式
  •    

    搜索更多饅頭 鬧劇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