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紫石事件暴露監管空白 私募納入監管現契機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9日 10: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長期以來,私募基金在公眾的眼中都帶有幾分神秘色彩,即便通過信託實現了所謂陽光化,私募在投資上沒有公募那麼多的限制,也沒有信息披露要求,如何杜絕私募與公募、券商、股東和其他利益主體之間的關聯交易,及如何量刑定罪?目前來説這些領域基本上是空白。業內人士認為,修改後的基金法將私募納入監管,有望促進私募行業在法制的軌道上健康穩定地發展。“紫石事件”也充分説明,將私募納入監管可謂正當其時。

  從私募的構架來説,很多私募儘管也設置了投研、風控、後臺等部門,但人數都很少,公司重大投資決策還是由私募老總一個人説了算,在私募江湖,老總一言堂的色彩尤其明顯。而很多私募的老總都是出自於公募、券商等金融機構,他們在業內人脈資源深厚。比如,深圳有一傢俬募的老總就是從一家大型券商跳槽出來單幹,賬戶就是開在原來工作過的券商,這家券商的投研部門負責人也表示給予這傢俬募“不一樣的關照”。

  “私募和券商、公募有合謀,這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一傢俬募基金的總經理直言不諱地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不要説投資總監,私募就是把公募基金裏面的交易總監搞定,都可以做很多事情!”

  上述私募老總説,如果沒有完善的制度設計和投資文化,在私募這樣一個利益圈裏,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的事情就不可能杜絕,即便是在華爾街,內幕交易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但上述私募老總同時也認為,私募基金要做大做強,靠內幕交易固然可以取得短時間的業績領先,但一旦這些非法勾當公之於眾,私募基金就會失信于客戶、失信于市場,徹底被市場和客戶拋棄。因此,不僅公募基金需要靠誠信生存與發展,私募基金同樣如此。在整個資産管理行業,誠信才能長久,這永遠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深圳一家大型私募的投資總監表示,從紫石投資張超失蹤這件事情及其後續反應來看,信託公司也應該負擔起相關的監督責任,例如,如何更好地甄別私募的好與壞?如何向客戶推薦適銷對路的私募産品?出現問題後如何建立應急處理機制?——這些都考驗著信託公司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此外,也有市場人士指出,應該建立起私募基金的客戶追償機制和利益保護機制,比如,私募出了問題後,客戶該如何追償?目前在法律法規上尚是一塊空白地帶。

  “私募納入監管後,私募基金不僅獲得了身份認同的好處,也要履行更多的信息披露義務,防止各種形式的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讓這個行業在乾乾淨淨的土壤和空氣中生存。”有私募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記者 陳楚)

熱詞:

  • 私募基金
  • 公募基金
  • 券商
  • 內幕交易
  • 投資總監
  • 信託公司
  • 操縱股價
  • 關聯交易
  • 追償
  • 量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