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前天,工信部發佈《專用校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從8月1日起將正式施行。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和原先的初稿相比,正式發佈的《規則》大大降低了行業準入門檻,恐怕將帶來不良後果。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規則》要求,專用校車産品需符合安全、環保、節能、防盜等有關標準和規定,未侵犯他人知識産權,並通過指定的檢測機構檢驗。
其中還規定,申請企業前三年的客車(含底盤)産銷量累計不低於3000輛,或者大中型客車(含底盤)産銷量累計不低於1000輛。按照標準,國內符合要求的企業將有30到40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規則》初稿中對企業入門要求為銷量超過5000輛,擁有整車、底盤和車架的生産能力,有全自動機械化的焊裝線、總裝流水線等生産條件。對此,一家知名客車企業人士認為,如按照初稿要求,國內客車企業只有20家左右具備生産專用校車的資格。正式發佈的《規則》比初稿中的要求大大放寬。
對此,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副秘書長佘振清指出,《規則》施行後將有更多的中小企業可以進入校車市場,但行業龍頭企業的地位應該不會發生改變。
然而,中小型校車生産企業在質量控制、産品研發、生産能力等方面仍然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售後服務難以保障,在未來使用過程中或會出現一些安全方面的問題。另外,較低的行業準入門檻不利於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先粗放式發展後治理的路子或在未來産生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