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理財週報記者 汪江濤
上週四和私募朋友聊天,説到股指跌破2200點。
朋友連連嘆氣,下半年投資很難做。説除非有兩個或有事件,其一就是暫停新股發行。
這個期望,實在很難實現。近期雖然新股預披、上會、發行節奏被調節,速度有所放緩,但新股改革時日不長,效果仍有待時日檢驗。既然總是説市場化,硬生生強行斬斷發行之手,確實很難實現。
上周廣州舉辦金融博覽會,廣東證監會侯外林局長坦言,“3天一個政策,每週都有舉措”。説廣東局轄區上市公司已經184家,照這樣的發行速度,今年突破200家不在話下。而媒體注意到,郭主席在陸家嘴論壇説,是4天一個政策的。
中科院金融所王國剛,在金博會上説,按照1992年國家體改委的上市規範意見,公司上市只要3年盈利達到銀行同期利率即可,意思説現在的上市標準過高。此外,股票市場不等於交易市場,所謂多層次交易市場,應該有不同的交易規則,比如Nasdaq有4個市場、東交所也有2個,而中國則是一套規則2個交易所。王所長説,新股發行已經規定由發行人負全責——郭樹清才會發出“IPO不審行不行”的驚人詰問,新股既“審”,是否要“批”?
王所長還説,未來的新三板市場存在退市難點、退市與上市、交易限制、存量入市、缺乏做市商等諸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新三板應有升板與退板的制度安排,鼓勵存量交易,成為有別於A股的新的交易層次。
聰明的人,無時不會想到讓錢Smart起來。債券市場比股市熱鬧,私募債正如火如荼,這給企業提供了IPO之外的融資路徑。管理層也有意弱化IPO,“有形之手”調控發行數量、融資額,降低股市融資吸引力。
去年8月29日發審通過的陜西煤業,還沒見到發行,今年3月30日發審通過的中信重工卻“橫空出世”。今年下半年首只“巨無霸”中信重工,也被認為是摧垮股市的一根稻草。但實際上,比較過往的大盤新股,中信重工6.85億股發行並不算多的。
中信重工4.67元最終定價,16.2倍發行市盈率,是繼百隆東方12.5倍以來,今年滬市主板次低發行市盈率。中信重工擬募集41.31億元,按照這個募集額對應的“期望發行價”是6.03元,但最終結果是“差募”9.32億元。中信重工目前主業和募投方向,與煤炭、建材等行業關聯度很高,受政策調控影響大,這個發行結果可想而知了。
業內人士提醒我,中信重工這種大盤股,是一次完成定價的。值得關注的是,中信重工戰略配售1.2億股,佔發行數量的17.52%。6家戰略投資者,包括中信重工客戶及大型央企等。雖然説,中信重工網下機構申購熱情不高——認購倍數3.51倍,但如果我們認定戰略投資者有更多的信息優勢,從而有更多的新股定價權,加上一年的流通權鎖定“護盤”,中信重工長期“破發”可能性不大。
中國石油早前都跌破9元,創下2007年11月上市以來新低了。中信重工應該不是第二個中國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