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發改委:城市供水年漏損60億立方米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8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經記者 原金 發自北京

  昨日(6月27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作 《國務院關於保障飲用水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城市供水水質不達標問題突出。目前全國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高於國家標準規定值,年漏損水量達60億立方米,造成水質在輸送過程中下降。

  杜鷹表示,城市供水水質不達標的主要原因一是水廠設施陳舊。二是管網老化,漏損和二次污染嚴重。三是以屋頂水箱和地下水池為主的城市二次供水設施管理不到位,部分設施不能及時清洗消毒,導致水質合格率降低。

  根據原建設部在2002年發佈的《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城市供水企業管網的基本漏損率須控制在12%以內。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城市供水管網的漏損率很高,平均超過20%,這與我國城市供水管網建設投資不足有關。

  一方面是城市用水緊張,一方面又是大規模漏損。如何才能減少漏損率,保證城市供水已成為一道難題。傅濤認為,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大投資力度,另一方面,也應該引入民間投資,並可考慮適當提高水價。

  近日,有媒體調查顯示,部分城市的供水定價成本中存在 “貓膩”,稱廣州市自來水公司自報的管網漏損率為15.74%,而經過監審核定的管網漏損率為14%,也就是企業多報1.74%,因此每年會多“漏走”2400多萬方水。對此傅濤表示,很多因素會造成漏損率的檢測不準確,應該完善供水各環節的檢測體系。

  杜鷹表示,“十二五”時期將建立和完善符合基本公共服務特徵的城鎮供水水價形成和調整機制,加強成本監審,積極推行水價調整成本公開制度,對水價不到位問題,地方人民政府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進行補貼,確保供水行業可持續發展。“十二五”期間,中央將優先保障《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和《城市飲用水規劃》及其4個專項規劃的投資需求,並繼續通過既有資金渠道支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城鎮供水設施改造和建設等工作,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大對水源地保護、城鎮供水設施改造和建設、水質監測等投入。

熱詞:

  • 漏損率
  • 城市供水管網
  • 十二五
  • 飲用水水源地
  • 城鎮供水
  • 貓膩
  • 每日經濟新聞
  • 城市飲用水規劃
  • 成本監審
  • 民間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