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儘管今年以來證監會出臺一二十項股市“新政”,不斷地激勵市場,儘管王岐山副總理首次表示“要切實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儘管周小川罕見表態:“央行將與證監會合作支持資本市場”,儘管溫總理和李克強副總理新近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儘管國務院推出了世界經濟的十一項措施,要是在往年,至少能讓股市大漲500點以上,但是,股市依然低迷不振,在2330——2380點區間來回拉鋸了9天,今年指數僅漲了5%,再次跑輸了GDP。我想,管理層可能也同樣對此很糾結。
那麼,股市走強到底還需要什麼條件?
1、必須正視供大於求對股市的危害。上週末證監會有關部門官員再次宣稱:“擴容與股市漲跌沒有必然聯絡”。其論據是:2007年擴容量較大,股指照樣漲到6000點,而2008年一度暫停擴容,股指照樣跌倒1664點。這種論證是似是而非、缺乏説服力的。因為他舉的是兩個極端年份的例子,尤其是2008年,在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下暫停擴容,自然沒能阻止股指下跌,但是卻忘了,當時若不暫停擴容,股市暴跌將更慘烈,甚至引發崩盤。這個講話,顯然是為撇清本週和下周各發行8隻新股所引起股市的下跌的責任,令市場廣大投資者感到十分反感和沮喪。
2、應把“保護投資者利益”落到實處。王岐山副總理“要切實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的講話,是幾年來久違了的來自管理層的聲音。現在市場需要的弄清的是“怎麼保護投資者利益”?我以為,除了打擊違規、規範市場、改革創新以外,最重要的是保護股市的價值中樞,即被嚴重低估的估值。眼下,中國股市所有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1——12倍,不僅是歷史最低,而且比全球任何股市的股指都低。何況,人家只是用幾十個和幾百個樣本股來統計估值,而把高市盈率的績差股都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