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綠城離職員工自曝內憂外患 高層結構存重大缺陷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4日 09: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房地産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宋振慶 陳思羽

  北京報道

  綠城的危機依舊在,甚至有蔓延之勢。

  繼兩大評級機構標普和穆迪接連對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綠城中國,3900.HK)做出降級處理後,近日綠城一位離職員工公開披露了一篇名為《諫宋公疏》的萬言書,從“人憂、治患、略慮”三方面直陳綠城內部管理的種種弊端,將綠城的“大房企病”剖析得淋漓盡致。

  業內人士評價,如果説標普和穆迪僅僅是將綠城廣為人知的外傷放大的話,這位離職員工則是將其內傷血淋淋地暴露出來。

  全員賣房、擴張代建、嚴控成本、暫停拿地、甩賣項目,綠城中國董事局主席宋衛平已經使盡渾身解數去彌合外部傷口,然因其過快的膨脹速度和在調控下多次的化險為夷,讓綠城屢屢忽略來自內部的隱患。

  這一次,這位被業界拿來與喬布斯相提並論、性情執拗而又充滿個人魅力的綠城“獨裁者”,又如何在內憂外患中涅槃重生?

  “夢魘”重現

  “3年內綠城銷售將突破千億元,5年內將超越萬科。”宋衛平在2009年年底放出豪言,“在我們的前面沒有對手,沒有!説到挑戰,只會來自於我們自己。”

  2009年,綠城全年合約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517.3億元,火爆的銷售幫助其迅速躍過“破産門”、“債券門”等溝壑。對市場信號的錯誤判斷,使得宋衛平再度信心爆棚,甚至高調向萬科挑戰。

  宋衛平只説對了一半,來自於綠城內部的挑戰固然嚴峻,2010年再度不期而至的房地産調控又一次讓綠城應接不暇。

  實際上,從2009年開始,吸取教訓的綠城已經將“穩健”二字作為公司戰略的重要尺碼,然而“突破千億”和“超越萬科”這兩個明晃晃的目標卻與穩健産生了明顯的矛盾。

  2009年和2010年兩年,綠城再度走上高速擴張之路,幾乎不計成本地拿地、借貸,負債比率也再次躥升到內地房企的極限高度。2011年,隨著調控效果的不斷發酵,綠城再次進入似曾相識的“夢魘”之中。

  由於綠城居高不下的債務和表現平平的2012年一季度銷售業績,標普和穆迪在近日相繼下調其信用和債務評級。穆迪認為,綠城面臨著200億元短期債務進行再融資的壓力,而其2011年年底的現金餘額僅為59億元。

  對此,綠城CFO馮徵在5月8日對媒體強調,包括一個月前出售給SOHO中國的上海項目,綠城在已經出售的6個項目上回籠了近60億元的現金,考慮到項目本身的貸款,對現金流的影響可以達到120億元,財務狀況有了很大改善。“而且評級機構所謂的債務不會一次性全部到期,綠城可以選擇續借持續償還。”

  某投行人士表示,對於一個不停賣項目緩解資金壓力的房企,銀行等借貸方是否同意債務續借和展期很成問題,尤其是兩大評級機構都下調評級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連鎖反應。

  “綠城絕對不會倒閉,努力做銷售,騰挪掉幾個項目,如果這些都不奏效,那就把價格一降到底,所有房子都賣完,以後不做房地産了。”這是宋衛平在去年下半年撂下的“狠話”。

  目前,“綠城黃埔灣遭遇仲介七折拋售”的消息不脛而走,宋衛平是否真的已經在考慮山窮水盡時的那一步?

  內部憂弊

  內部離職員工寫就的《諫宋公疏》一經發出,再次將綠城置於探照燈下。

  “綠城之困,雖緣于外,實因于內”。一位分析人士認為,綠城眼下所遭遇的種種困境,表面看是由於外部的調控、市場、債務、傳言等因素引起,實際上跟內部問題息息相關。

  業內人士曾多次對記者指出,優秀的項目品質和執著的行業理想並不能掩蓋綠城在經營思路和內部管理上的種種痼疾,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宋公為全師”。

  據了解,對宋衛平的個人崇拜在綠城內部頗為盛行,接觸過綠城員工的人士都有個共同感觸,綠城人動輒挂在嘴邊的就是“我們宋總説”,在公司內部開會時鮮有對宋衛平據理力爭的情形,宋衛平的判斷成為單一衡量標準,甚至在綠城內部文案中以“最高指示”為開篇。

  一位接近綠城的人士透露,自上市以來,綠城借資本之翼疾速擴張,項目增速過快,攤子鋪得過大,很多高管都是內部破格提拔,往往能力提升不及崗位提升。

  “房企發展過快並不是好事,這使得很多管理問題和人才培養跟不上或者直接被忽視,失去了喘息和反思的機會。”一位房企高管對記者表示。

  上述接近綠城的人士表示,在産品品質和經營策略上苛刻到偏執的宋衛平,卻在人才管理上顯得過於寬仁厚道,其對高管和員工的重情重義,在將團隊忠誠度推向無以復加的高度的同時,也使得團隊的鐵血和狼性逐漸消磨。

  在上述綠城離職員工眼中,綠城的高層結構存在重大缺陷。宋衛平曾經開玩笑説,“如果綠城有10個執行董事,7個都是負責營銷的,另外3個則是管工程建設的。”戲言之外,折射出綠城文化的偏頗,過於倚重銷售和建設,依然是重資産模式和傳統地産思維為主導,而管控、金融等層面傑出人才的缺失,或許正是綠城屢屢陷入債務危機的重要誘因。

  “當然,這些內在危機並非是宋衛平和綠城的獨家問題,而是整個房地産行業所必然面對的集體課題。”上述分析人士説。

  該人士表示,資産超過1000億元,銷售超過500億元,對於任何一家房企而言都是一個坎兒,這意味著內部管理和發展戰略都要面臨重要的完善和調整,綠城就走在這個關鍵的坎兒上。危機的到來對於綠城也許是禍兮福倚,否則繼續順風順水下去,將會釀成更深重的災患。

  “以後綠城沒有別的,唯有坦誠和透明,只望能安安穩穩地存在,慢慢調整與轉型。”在最近接受媒體專訪時,曾經意氣風發、棱角尖銳的宋衛平語氣中多了幾許滄桑和沉鬱,“謀生向來艱難,綠城本可以更穩健些。而人,總是要順勢而為。”

熱詞:

  • 綠城
  • 離職員工
  • 高層結構
  • 夢魘
  • 債券門
  • 最高指示
  • 諫宋公疏
  • 2009年
  • 房企
  • 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