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有媒體爆出“我國自來水合格率僅為50%”的消息引發公眾對飲用水安全的擔憂,儘管相關部委已經明確表態,根據2011年最新的抽樣檢測,我國自來水合格率為83%,但是仍有不少公眾半信半疑。
衛生部昨日啟動了全國首個“飲用水衛生宣傳周”關注飲水衛生。其實早在2007年國家就發佈了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質標準由35項提高到106項基本和國際標準接軌,而今年7月1日是這項標準強制實行的最後期限。這是不是意味著從7月1日開始,自來水管裏流出的水就可以直接飲用了?106項指標是否可以讓大家不再擔憂飲用水安全?中央臺記者跟隨衛生部門前往北京市昌平區的居民供水點進行了實地監測探訪。
記者隨同北京市昌平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的工作人員來到舊縣村的一個自備水源供水點進行日常監測。在昌平區,居民供水主要有四種方式,分別是市政供水、二次供水、自備水源供水和農村集中供水廠,而這幾種方式也是全國範圍內最常用的供水模式。
舊縣村使用二氧化氯進行水質消毒,因此衛生監督員需要對終端水龍頭的余氯數值進行監測。
衛生監督員:怎麼看它的消毒效果,消毒劑達不達標,就要用這個做一個快檢,要求末梢在0.02以上。
記者:直接從自來水取出來的水?
衛生監督員:對對。
記者:它檢測的就是水裏面剩餘的二氧化氯有多少?
衛生監督員:對。0.08。
記者:這是合格的嗎?
衛生監督員:對,合格的,證明它能夠保證消毒效果。
昌平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解洪瑞告訴記者,目前的日常監測指標除了二氧化氯外,共有42項,自06年衛生部頒布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之後,檢測指標就從原來的23項提高了。
解洪瑞:他這42項,實際的常規檢測就是37、38項,為什麼呢?因為他有幾項是消毒劑余量的檢測,我採用了二氧化氯消毒,那我測二氧化氯值,如果我用的是臭氧消毒,那我就測臭氧值,所以我要測了一種,其他那幾項就不用測了。
但根據新標準的規定,飲用水監測指標應該是106項,只做42項檢測能夠確保水質安全嗎?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水室副主任張嵐給出了答案。
張嵐:對於飲用水標準是分成了常規檢測指標和非常規檢測指標兩個部分,常規檢測指標是42項,這反映各個地方飲用水常態,另外的64項不可能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受地區的水質影響的,所以這部分的指標檢測是需要進行選擇性檢測的。
不過根據解洪瑞的介紹,除了各地水質情況不同外,現有的實驗室條件和昂貴的檢測成本也是106項指標不能全部檢測的原因之一。
解洪瑞:在頒布了地標之後,北京市設了幾十個點來測106項,這個106項做下來幾萬塊錢,如果日常監測都測成本不合算,承擔不起,一做這個就要幾個月,最短也要一個月。
新標準是在我國水質現狀基礎上結合世衛組織、歐盟、美國、日本等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的水質標準進行的修訂,自來水質的要求與國際上是接軌的。但是現有的檢測條件面對106項指標是否有些力不從心?7月1日相關部門如何保障新國標順利實施?
張嵐表示,目前只能對不同級別的衛生監測部門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
張嵐: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級別的所有實驗室都具備106項檢測能力。第一難以達到,第二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所以衛生部在2010年發佈了32號文,其中對於省和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的監測指標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不過,在解洪瑞看來,現在日常監督檢測工作中面臨的最難問題,並不是指標的增多,而是指標更加嚴格,因為指標嚴格意味著需要上馬更多的凈水設備,但是資金來源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解洪瑞:原來認為是無害的東西現在變成有害了超過國家標準了,意味著什麼?要上設施了,越微量的去除的時候越難,那麼這時候可能就要投入幾十萬塊錢,那我們一方面還要查這個問題,一方面還要督促他花錢把這個改了,但是哪個單位會花幾十萬做這個單位,尤其是農村這些單位,本身的經濟能力就不是特別好。
張嵐説,新標準在06年頒布之後制定了5年的緩衝期,來提高衛生監督監測能力,儘管目前已經建起了全國範圍內的城市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但是基層監測能力仍然薄弱。
張嵐:2011年我們對全國2000多個CDC做過的調查,從調查數據來看,跟我們所希望達到的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縣一級的CDC經過這5年,它的能力提升相當的有限,所以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加強對於CDC檢測能力的投入,通過監管來促進引用水的安全。
那麼如果我們實現了106項指標的完全監測是否意味著就能喝上健康安全的直飲水?張嵐表示,達標後的水質理論上可以實現安全直飲,但是目前多部門的管理模式和多環節的供水方式都讓直飲水的道路步履蹣跚。
張嵐:這個問題實際上相對比較複雜,實際上我們把水分成幾個環節,一個是水源,一個是凈水即水廠,還有一個是官網的環節,這樣N多的環節組成,實際上每一個環節對於龍頭出水都有著特別特別重要的影響,而且受到管網年限的影響,而且對於二次供水,可能還會受到傳統水箱由於管理不善帶來的影響,所以,要想保證最終出水的安全,要在每一個環節嚴格把關。
向公眾提供合格的“潔凈水”是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責,提高自來水質量除了在源頭進行技術改造,更要落實各地網管進行改造,避免自來水“最後一公里”的安全隱患。
(記者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