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張茉楠:出口下滑趨勢暫難改觀 外貿個位數增長料成常態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08: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張茉楠

  海關總署最新發佈的貿易數據出爐,遠不及商務部預定的對外貿易10%的增長目標。數據顯示,前四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167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其中進口同比增長5.1%,出口同比增長6.9%。進出口雙雙重返個位數增長,這意味著在“外需不振、內需不旺”的情況下,總體外貿形勢並不樂觀。

  貿易順差由“負轉正”,並不意味著中國外貿情況有根本性好轉,通過追蹤全球PMI、廣交會外貿景氣度以及金融信貸等先行指標,我們發現,外貿增速能否築底回升還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外部需求對我國經濟的拖累短期內恐怕仍難有明顯改觀。

  首先,觀察全球製造業PMI指標情況。4月,美國製造業PMI為54.8%,較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創下10個月以來的高點,但我們擔心PMI的擴張速度會大幅放緩。事實上,從增長動力看前期對經濟增長兩大貢獻因素正在減緩或消失:一是經濟增速帶來商業庫存的增長將開始逐漸消失;二是消費開支的增長已經超過了收入增長。這意味著美國消費者正在通過儲蓄借貸來增加消費開支,更重要的是美國“財政懸崖”的負面衝擊將開始顯露。由於金融危機期間的許多財政刺激計劃將在2012年陸續退出,這將進一步加大美國經濟下行壓力,打壓需求。

  而歐洲在債務泥潭中越陷越深。隨著近期西班牙債務風險上升、歐元區多國政局不確定性加大,歐元區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已成定局。3月以來,歐元區製造業PMI、經濟敏感指數、商業景氣指數等先行指標繼續疲弱,歐元區4月製造業PMI為45.9,創2009年6月以來新低,歐元區滑向深度衰退的風險加劇。

  其次,作為觀察我國外貿形勢的“風向標”和“晴雨錶”,每年春季和秋季在廣州舉辦的廣交會都備受市場關注。從出口成交情況看,本屆廣交會出口成交環比下降4.8%,是自2009年秋交會以來的首次環比下滑,這表明自2009年以來外需的持續復蘇進程正面臨新挑戰。分不同地區出口成交情況看,歐盟市場成交金額下降5.6%,美國市場成交金額下降8.1%,新興市場成交增加4.1%,非洲國家成交增長13.5%。這一勢頭也與“對發達國家增長乏力,但對新興國家增長較快”相符。然而,儘管對新興經濟體出口成交穩步擴大,但由於中國與新興市場雙邊貿易規模有限,尚不能馬上彌補發達市場需求下滑帶來的缺口。預計未來中國對歐洲出口還將維持同比個位數的低增長,並拖累整體出口增速繼續放緩。加上近期,歐債危機風險上升、人民幣對歐元大幅升值的滯後影響,中國整體出口下滑的趨勢很難改變。

  第三,看金融指標。金融指標是實體經濟的先行指標,可以更多參考新增信貸規模數據,這將有利於對未來的形勢作出預判。從3月份的新增信貸規模來看,儘管金融信貸突破了萬億大關,但反映在企業投資需求的中長期貸款出現了下降苗頭。3月,央行對5000戶企業家的調查顯示,一季度國內訂單和出口訂單繼續下探。其中,一季度企業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為39.2%,較上季下滑2.5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2.3個百分點,並連續三個季度位於50%的臨界值以下。

  中小企業對國際貿易環境的急劇變化感受更深。我國已經進入了高成本時代,這對於依賴“成本驅動”以及處於全球産業鏈低端的中小企業而言,價值創造的空間越來越小,被淘汰出局的越來越多。現在全球需求繼續萎縮,各類保護主義風潮漸起,新一輪全球産業洗牌的漸趨形成,都使中小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瓶頸和競爭壓力。與一般貿易相比,這也是加工貿易和部分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為何復蘇更緩慢的真正原因。

  未來,在全球需求不斷修復的過程中,中國外貿很難再現本世紀頭十年“雙位數”的高增長,個位數增長將成為常態。在增長趨勢性放緩的大背景下,加快貿易部門的産業結構升級,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加快新興市場的開拓刻不容緩。

熱詞:

  • 外貿增長方式
  • 增長目標
  • PMI
  • 歐元區製造業
  • 下滑
  • 晴雨錶
  • 風向標
  • 2009年
  • 外需
  • 信貸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