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小心被“外貌服裝”迷惑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0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質量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住在同一個小區彼此很熟的周女士和鄭女士,這天在小區門口相“撞”了。儘管撞的只是衫,身體無礙,可是她們的心卻都很受傷。就這個難得的意外,兩人探討一番後産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這兩件相撞的衣服可能都是假貨。據她們分析,要不是前後差了幾個小時,買衣服時還會在那家外貿服裝店相撞了呢。只是周女士經過侃價花了120元,而鄭女士謹遵“謝絕還價”之店囑花了230元。如此懸殊的價格差使人油然而生一種受騙感:店家在價格上的不誠信,一舉粉碎了其在貨品質量等方面的誇誇其談,其售假之貓膩昭然若揭。

  兩位女士的分析,正如她們的教訓一樣深刻、真切。不過,要説她們上了當,這大概是十有八九的事,可要是為此“很受傷”,那倒大可不必了。想想看,花一兩百塊錢就想穿上國外名牌服裝,這種找便宜的心理早就鋪設了一條上當之路,但等條件成熟,不用人推自己主動就往這條路上奔了。所謂“條件成熟”者,“外貿服裝”當仁不讓也。

  顧名思義,外貿服裝是面向國外市場的服裝,它們大都是由國內服裝生産企業根據國外來料來樣或國外來樣、國內選料加工而成,然後發貨給國外客戶的。不得不慚愧地説,由於外貿服裝是按照國外客戶的要求生産的,而他們的要求都很嚴格,所以産品質量一般都比國內同類産品要高。也正因為如此,外貿服裝的市場售價也不會低。

  儘管外貿服裝是要銷往海外市場的,但由於種種原因總有一小部分會轉銷國內,人們過去常説的“出口轉內銷”産品及現在比較時髦的“尾貨”,均屬這種情況。但是相對而言,真正的轉內銷及尾貨産品數量非常有限,一般只佔到外商訂單的3%左右,因此並不是任何人隨便都可以買到的。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場上以商品概念進行價值流通的所謂“外貿服裝”,9成以上都是“倣單貨”。這些“倣單貨”其實就是國內一些小服裝企業眼紅外貿企業出口(當然他們也時常幹轉內銷的活)賺錢,也自製“出口轉內銷”或“尾貨”的馬甲穿在身上招搖撞騙的假冒産品。這類服裝除了大體相似的款型,面料、輔料、做工等都很差,價格也非常低。它們的拙劣是一眼都能夠看出來的,但極低價格撐個“名牌”,這對一些消費者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這類自我標榜的看著像卻又價低質次的“外貿服裝”,其實只能叫“外貌服裝”。周鄭二位女士內心所受之創傷,應該就是拜該“外貌服裝”所賜。而正是由於像這兩位女士一樣懷揣“花小錢、穿名牌”理想的消費群體日益龐大,才支撐起這麼一個日益龐大的“外貌服裝”市場。

  既然“外貌服裝”實質都是假冒産品,那麼國家就應該對這個市場進行清理整治。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引起政府相關監管部門的注意,而在2009年7月商務部也曾出臺《尾貨市場經營技術管理規範》,在明確尾貨概念的同時,對尾貨的經營也做出了相應規定。由於該規範只是推薦性的行業標準,不具有強制性,而受逐利本性驅使,至今並無多少家企業願意照章行事,致使該規範形同虛設。看來,指望企業自覺、自律主動向善是不行的,還得來點真格的,出臺強制性標準法規,真正觸動無良企業的利益才行。

熱詞:

  • 尾貨
  • 外貌
  • 外貿服裝
  • 出口轉內銷
  • 名牌
  • 倣單貨
  • 服裝生産
  • 服裝企業
  • 尾貨市場經營技術管理規範
  • 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