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7日刊發的《財政億元過橋資金今年沒派上用場 中小企業借新還舊只好求助高利貸》引發多方關注,政府部門早已出臺了利好實體經濟的政策,但由於操作環節沒有協調好,億元過橋資金只能躺在財政賬戶上睡大覺,中小企業資金饑渴難解。記者8日電話採訪威海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了解到,威海自2009年以來累計向企業提供過橋資金超過百億元,企業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後,威海市自2009年初開始向市區重點工業企業發放臨時還貸扶持資金,即過橋資金。“企業面對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一直不太好,要保證資金鏈不斷,就得靠特殊政策。”威海市財政局企業科科長王明德告訴記者,過橋資金由財政出資,財政局、經信委、中小企業局、金融辦共同負責運作,從市區範圍內選擇科技含量較高、市場容量較大、成長性較好、信譽良好的企業和擬上市的企業,尤其是重點工業企業,明確了這些企業如果符合銀行續貸條件、借款到期經努力籌措仍難按時償還,可以申請使用過橋資金。
對於困擾濟南過橋資金髮放的“銀行不出具續貸承諾函”問題,王明德介紹,經過威海市相關部門與當地銀行充分溝通,威海僅工行、交行兩家銀行由於總行原因不能出具承諾函,在這兩家銀行貸款的企業無法使用財政過橋資金,其他銀行如建行、農行、中行、威海市商業銀行、威海市農商行等,都可以出具承諾函,即貸款銀行對企業符合續貸條件的證明意見。在企業提交申請材料並通過審核後,財政局、貸款銀行與借款企業三方簽訂過橋資金使用協議。
記者調查中了解到,從企業歸還上一筆貸款,到銀行發放下一筆貸款,濟南各家銀行審批時間一般為兩周到兩月,但威海針對企業續貸,審批不超過一週。也就是説,財政提供的過橋資金,企業只需要使用一週。
威海市政府相關部門直接運作過橋資金,除了貸款銀行考察企業風險狀況,財政局、中小企業辦、經信委、金融辦等部門也從不同側面對企業生産經營狀況、信用狀況進行把關,確定企業可以使用過橋資金後,由財政局直接向企業貸款銀行賬戶存入相應資金。為避免企業對過橋資金形成依賴,一般情況下,一家企業一年只能使用一次,每筆使用資金不超過2000萬元,過橋資金全部供企業免費使用。
“如果企業不守信用,在銀行續貸後,企業把資金挪作他用,不能按時將過橋資金歸還財政賬戶,銀行應承擔風險,償還財政資金。”王明德説,“值得欣慰的是,威海財政過橋資金累計發放過百億,還沒有一筆出現風險。央行信用檔案建立後,企業越來越珍惜自己的信用。”
了解到威海企業免費使用過橋資金,濟南一家生産鍋爐設備的中型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在銀行的貸款接近1000萬元,最近因為擴大生産暫時無力償還,借了一個月的高利貸,花了近40萬元。希望市裏相關部門協調一下,讓企業早一天用上財政過橋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