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明報:中美戰略對話面臨高層換屆 定位未來關係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7日 14: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戰略對話所涉範圍廣泛

  【路透社北京5月2日電】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今天抵達北京出席同中國領導人的年度對話。會談預計舉行兩天,議題可能主要包括貿易和市場準入問題,以及在伊朗、敘利亞和朝鮮等問題上的外交困境。

  此次會談給了華盛頓機會,以促使中國向伊朗和朝鮮的核項目施壓、要求敘利亞政府停止鎮壓手無寸鐵的抗議者並緩解南中國海領土爭端方面的緊張氣氛。

  【中央社北京5月2日電】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在北京登場。由於率團出席的美國務卿希拉裏已在出發前表示美方將在對話中討論人權話題,因而人權議題成為對話焦點。報道指出,美國務院民主、人權及勞工事務助理國務卿波斯納也是此次對話的美國代表團成員之一。

  在明後天舉行的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希拉裏將與可望代表大陸主談的國務委員戴秉國針對中美關係、廣泛領域合作、亞太地區互動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在這場對話中,雙方將各派出20多個單位的負責人參加。其中共同活動包括聯合開幕式、聯合歡迎晚宴、兩國企業家早餐會等項目,但經濟對話和戰略對話將分開舉行,雙方還將分別舉行多場層級與範圍不一的會談。大陸領導人將出席開幕式並致辭,還將會見美國代表團主要成員。

  其中,戰略對話將由兩國外交及軍方人員共同參與,主要討論雙方關心的戰略安全及綜合安全問題。美國官員先前透露,對話將集中在海洋問題及網絡戰等議題,但不會討論太空武器和反導彈問題。至於分場會談,雙方規劃的議題包括外交政策、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南北蘇丹、南亞問題、聯合國維和工作等。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1日報道】作為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前奏,中美將於2日在北京開始有限的軍事對話。在這一領域,雙方都懷著日益增長的不安情緒觀察著對方。內容更加廣泛的戰略與經濟對話將在美國務卿希拉裏、財政部長蓋特納與中方代表之間展開。

  雙方的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對它認為的美國飛機和艦船在其沿海猖獗的間諜活動抱有的疑心越來越重,美國則對中國不斷增加的武器裝備感到不安。

  奧巴馬政府官員説,中美戰略安全對話將涵蓋網絡戰和海上問題兩個議題。美副國務卿威廉伯恩斯和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代理副部長詹姆斯米勒將率領美國代表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則是中國代表團團長。

  中美探討新的“相處之道”

  【台灣《經濟日報》5月2日報道】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始於2009年4月,由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起,在倫敦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期間協議建立。當前,美國與大陸已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龍與鷹的一舉一動都牽動全球政經敏感神經。尤其此刻全球經濟動蕩,會談深具“全球意義”。

  大陸輸美産品屢遭美國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大陸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也在今年“兩會”上痛批美國,要其嚴格改正自己的錯誤,不能“己所不欲、施于他人”。如何促進雙邊貿易和改善投資環境仍將是本次中美對話的重頭戲。

  另據報道,本次對話還有一個歷史背景是中美關係正常化40週年。大陸副總理王岐山、國務委員戴秉國將以胡錦濤特別代表身份出席,並與美方代表共同主持對話。美方則由國務卿希拉裏、財長蓋特納擔任奧巴馬的特別代表。

  在此對話框架下,雙方還將舉行第二次中美戰略安全對話。大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稱,這將定位中美未來關係,塑造中美新的“相處之道”。

  【香港《明報》4月30日報道】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即將拉開帷幕,鋻於今年正值中美兩國高層換屆,歐美等經濟形勢持續不彰,本輪對話相較于往年的“變”與“不變”引發輿論熱議。

  往屆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人民幣匯率均是焦點議題,但美國這一“常規武器”今年或陷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尷尬局面,因為人民幣匯率接近均衡水準已漸成市場共識。

  鋻於中美兩國均面臨高層換屆問題,本輪對話註定將超越具體層面問題的探討,取而代之的是將明確未來四五年間兩國關係的基本定位。

  中國官方28日宣佈,本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本著戰略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原則進行,圍繞促進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拓展貿易和投資機遇、金融市場穩定和改革等議題進行探討。

  事實上,通過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平臺,不僅美國在改變中國,中國也在悄然改變著美國。這種改變在促進雙邊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的同時,反過來也使中美之間的對話交流更趨於順和充分。

熱詞:

  • 明報
  • 戰略對話
  • 換屆
  • 希拉裏克林頓
  • 中美兩國
  • 相處之道
  • 會談
  • 常規武器
  • 兩會
  • 紐約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