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小拍賣行知假拍假 進價30萬螢石拍出600萬高價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以2.786億港元的天價成交。

  “假拍”成亂象“專家”不作為

  2012年藝術品春拍大幕已經拉開。今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依然紅火,不久前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最終收穫了24億港元,其中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以2.786億港元的天價成交,刷新了宋瓷世界拍賣的紀錄。

  儘管春拍情況一片大好,但拍賣市場上頻繁爆出的負面新聞仍讓不少收藏投資者連連搖頭,感嘆藝術品收藏“水深不可測”。

  借此,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了解到如今的拍賣市場上出現的“假拍”等亂象。

  亂象

  假貨“培育”後賣高價

  北京一位各處跑拍賣行的藏家張先生這樣告訴記者,有些拍賣行為了提高名氣或快速撈錢,會出現“假拍”——實際沒成交卻説拍了天價以及賣家自己拍下等怪現象。

  像2011年初,在北京被拍出2.2億天價的“漢代玉凳”,在不少行家眼裏就被懷疑成很不高明而且低端的“假拍”,“這只是拍賣公司想要創個紀錄引起轟動罷了。”藏家張先生説。

  還有些小拍賣行專門就是做“知假拍假”買賣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拍賣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些小拍賣行明知道這件藝術品是假的,還會以低價收進來,串通一氣,經過一番“價值培育”就外拍。

  “這是現在小拍賣行的潛規則。”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和記者説了這麼一件事:“曾經有一枚被説成是‘夜明珠’的螢石,被一家小拍賣行以30萬元收進來,經過價值培育,拍出了600萬元的高價。整個過程中,也沒有人會説我買的是假的,誰説是假的就會賠錢。”

  癥結

  “專家”普遍不作為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拍賣市場的“亂象叢生”?

  記者採訪了北京建亞世紀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岳鴻聲,他是改革開放後我國拍賣行業的早期創始人之一,是編撰第一部行業專項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和第一個行業組織“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的重要參與者和發起人。他為記者解讀了“亂象叢生”的癥結所在。

  岳鴻聲告訴記者,在現如今的拍賣市場上有句話“不信專家信行家”。

  岳鴻聲解釋道:“專家是為國家服務的,換句話説,國家故宮博物院的專家怎能為你私人鑒定呢?而行家的眼睛是用血汗錢買出來的,從事了多年的藝術品拍賣,讓他們有能力看清現在層出不窮的造假手段。”

  記者也了解到,現在大多數拍賣公司都有鑒定委員,但大部分都是挂名。拍賣公司為了應付文物局對拍賣資質的要求,每年花數十萬從外面聘請一些具有資格證書的專家,但這些專家普遍是不作為的,95%以上都不在拍賣行上班,更不會去做鑒定。

  岳鴻聲也承認了這一説法,並坦言,這些有限的“專家資源”導致了現在拍賣市場上的亂象。“拍品在上拍之前也會花錢去鑒定,但這一鑒定是不出證明的,也就意味著是免責的。這樣的情況成為現在市場上假貨層出不窮的根本原因。”

  提議

  建立統一鑒定機構

  在岳鴻聲看來,想解決“亂象”,就應有統一的鑒定機構。

  岳鴻聲説:“假設有一個鑒定機構,比如説聯合五傢具有專業資質的鑒定機構,讓拍賣公司在上拍之前去鑒定,這樣可以建立有序的市場,不會讓拍賣公司像現在這樣盲目。” (法制晚報)

熱詞:

  • 拍賣行
  • 專家
  • 亂象
  • 螢石
  • 假拍
  • 拍賣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