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可樂含氯門 能否催生“消毒程序”
大名鼎鼎的可口可樂已經誕生了126年,但正是這樣一個名滿全球的“老人家”竟然滿嘴謊言。
4月16日,可口可樂(山西)飲料公司員工向記者爆料,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處理水混入公司9個批次價值約500萬元左右的可樂産品中,部分産品已被當作合格産品銷往市場。
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員工的這一爆料基本屬實。但在當時,可口可樂並未把員工的爆料當成自查自糾的線索,而是立即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員工爆料嚴重失實信息,或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此後,可口可樂甚至給記者發出“嚴正聲明”,據《第一財經週刊》報道,該公司稱相關媒體“擅自刊發記者個人不實結論,並責成其予以更正。”
謊言之軀 可口可樂不可信
聲稱要追究員工、記者的責任,如此強硬的態度,幾乎讓人懷疑這個國際知名的大品牌真的是被人冤枉了。但是山西省質監局的調查組通過現場檢查、抽檢樣品、查閱記錄、詢問員工等方式,終於在4月28日認定媒體報道情況屬實。
此外,調查中還發現該公司以維修電腦為由刪除了2月4日到2月8日期間部分相關生産記錄和全部的電子工作郵件,關鍵證人也被帶薪休假。調查還發現,該公司5台檢驗設備超期服役。
在調查結果面前,可口可樂依然沒有誠懇地向消費者道歉,依然沒有召回問題産品,而是用“特此澄清先前的溝通”這類文法不通的語言來百般抵賴。
回顧整個事件,這樣一個大公司不僅僅生産環節亂七八糟,壓根兒不把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當回事,而且謊話連篇、毫無誠信可言。
正如《人民日報》所説,先前堅決否認氯水混入飲料的可口可樂公司,終於承認部分産品含氯。除了簡單的致歉,就是保證銷往市場的7.6萬箱含氯産品對人體無害。這份道歉,讓人讀不出真誠,只能看到傲慢。
真誠與善良的缺失、傲慢和謊言的氾濫,已經讓可口可樂把自己放在了消費者的對立面。其實,近年來諸多類似的“危機公關”事件早就説明,撒謊只會越描越黑,砸爛自己的招牌。用山西省質監局負責人的話來説:“藏住頭,屁股露出來了,蓋住屁股頭就露出來了”。
的確,百姓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容低估,出了問題只有認真反省、真誠溝通,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有可能真正渡過危機。否則,即便是累積了百年的信譽,也會毀於朝夕之間。
標準之惑 南橘北枳何日止
可口可樂“含氯門”事件,最讓人窩囊的一點在於:即便問題企業的頭和屁股都露了出來,即便他們已經承認由於操作失誤,導致含氯的生産輔助用水進入到飲料生産用水中,卻依然可以理直氣壯地説自己的産品符合標準,所以壓根兒不用召回。
原因何在?翻開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可以發現余氯含量只有下限(≥0.05mg/L),這就是説,可口可樂含氯再怎麼高,它都是“達標”的。
用自來水的標準去看可口可樂,氯似乎可以多一點;那麼用飲料的標準呢?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此前可口可樂該批次産品出廠時,按照山西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劉憲萍的説法,並未接受余氯檢測,原因是余氯作為消毒液,屬於化工産品,中心並不具備檢測資質。
制定出一個標準,産品檢測合格才能出廠,凡此種種都是為了保證消費者的安全。但是我們不止一次地發現,檢測合格、符合標準的産品不等於安全的産品。
雖然百姓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容低估,但百姓抵抗有害産品的身體免疫力更不容高估!要確保我們的安全,標準高低、檢測流程都要仔細考量。比如説,我們可以看到殺毒軟體隔三五天就要升級,所以無論飲料、食品、藥品,都應該有一個自動更新的機制,隨時“打補丁”,讓國標跟上國際的步伐,而不能三五年才改一次。
在檢測流程方面,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環保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特聘專家董金獅分析表示:“企業拿好的産品送檢,誰也不可能拿著問題産品去送檢,好多問題企業都是這麼做的,問題是拿出了合格檢測報告的是不是那批産品,批次不一樣,有問題沒問題,那是兩碼事。”
如果“好多問題企業都是這麼做的”,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問題的關鍵顯然在於,要把事後的檢測,改成整個生産環節的監管。
筆者認為,對於大的企業,應該儘早派出“駐廠監督員”。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無論進貨的時候買的是廉價工業明膠,還是生産的時候把水管接錯了,監管者都有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
報紙觀點摘要
《人民日報》
標題:七萬多箱問題可樂就這麼算了?
觀點:這傲慢也是被“慣”出來的。在飲料檢測中,國標沒有含氯項目檢測;查明其故意否認將含氯産品投向市場,也只能是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責令其停産整改了事。
監管疲軟和法律缺位,讓懲罰對可口可樂而言,變成了一場無關痛癢的毛毛雨。
《新京報》
標題:可口可樂不能搞“雙重標準”
觀點:遵守中國的食品安全法規,是可口可樂這樣的跨國公司的基本義務和責任,不能因為一些地方的監管寬鬆,而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執行“雙重標準”。
可口可樂公司現在對問題飲料拒不召回,涉嫌對中國消費者的歧視。
《南方都市報》
標題:可口可樂余氯風波,公眾為何不信
觀點:可口可樂公司的諸多作為,有負其百餘年積累的企業聲名。生産線出現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及時補救,卻是否認、掩蓋與躲閃。
顯然,“低估政府查處決心和能力”的,不僅是涉事的可口可樂公司,還有每一個消費者。
《京華時報》
標題:可口可樂豈能對消費者倨傲
觀點:問題産品被確認後,可口可樂急於請“權威專家組”認可其安全性,得出“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結論。
對消費者失了尊重而如此倨傲,必將咽下自結的苦果。可口可樂公司如此漠視消費者權益,有關監管部門不可輕縱。
《廣州日報》
標題:食品安全出問題,否認何以成慣性
觀點:在問題食品藥品被曝光後,監管部門先別急於下“無害”的定論,而應弄清事實,嚴懲那些公然撒謊的涉事企業。縱觀可口可樂“含氯門”事件,監管部門的表現離公眾要求相差甚遠。
在媒體曝光後,山西省監管部門連夜通報“産品對人體無害”,且表示“無法完全證明含氯處理水未混入可口可樂産品”。
微博
言論
宋繁銀:一眾外企,遇見類似事件,都是第一時間矢口否認。聯合利華的農藥門,十分典型。
郭沛源_商道縱橫: 這次可樂的做法怎麼扭扭捏捏呢?應該爽快召回産品吧。
滄浪中人:可口可樂山西公司的作為,像極了一個被寵壞了的愛説謊的孩子。直到事情敗露了,見再也抵賴不過去了,於是出來道歉。
既然“産品是安全的”,又“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那就沒事了,還要你什麼“道歉”和“整改”?問題是,可口可樂低估了政府查處它的決心和能力,低估了中國老百姓辨別是非的能力。
圖/王原
本版文字/王青
本版資料整理/曾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