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上市公司一季報剛剛落下帷幕,“變臉”成業績關鍵詞,而去年以來新上市的公司近四成凈利潤下滑。分析人士認為,新上市公司大規模業績“變臉”與公司上市前過度進行財務包裝、提前透支利潤不無關係。
37.3%新上市公司凈利潤下滑,最快者上市7個交易日即告“變臉”
根據記者統計,2011年以來到2012年4月底,共有346家公司上市。343家新上市公司已經公佈一季報,其中215家實現凈利潤增長,128家凈利潤下滑,佔比37.3%,凈利潤下滑超過50%的多達40家。
以一季度業績出現虧損的佳訊飛鴻為例,這家公司2011年5月登陸創業板,2012年一季度凈利潤就虧損900多萬元。而今年3月27日掛牌的首航節能上市即虧損,一季度報虧371萬元。3月16日掛牌的茂碩電源上市後7個交易日,就發佈今年一季度業績預減公告,成為史上“變臉”最快的新股。
每家“變臉”公司都給出了看似合理的解釋。
首航節能給出的解釋是:公司主要産品為電站空冷系統及其配件,電站空冷系統主要用於北方地區,受氣候因素影響,每年一季度安裝調試較少,一季度一般僅有少量銷售收入或無銷售收入,今年一季度,公司沒有項目完成安裝調試,營業收入為0元。而去年一季度,公司有一個項目其中的一台機組完成安裝調試,同時有部分出口配件業務確認收入,因此2012年一季度同比出現下滑。
上市高門檻致過度財務包裝,應強化信息披露
分析人士認為,業績“變臉”固然與宏觀經濟環境有關,但如此大面積、大規模的業績下滑,與過度的財務包裝、提前透支利潤也緊密相連。
長城證券研究總監向威達説,監管部門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審查上市公司業績好壞上,把上市門檻提得很高,上市公司為了達到上市門檻,進行過度的財務包裝,把業績拔得很高,一旦上市之後則原形畢露。“變臉”現象卻變成了A股市場的“流行色”,監管部門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針對新股業績“變臉”現象,分析人士認為,監管部門應該重拳出擊。一方面嚴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不當行為;另一方面,也應嚴懲保薦機構與保薦代表人沒有履行勤勉盡責的行為。
防止上市公司的財務“包裝”和業績“變臉”,關鍵還是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向威達説:“監管重心應當放在信息披露和治理結構上,這樣才可能減少由於虛假業績和虛假信息導致的公司上市之後業績很快回落。”
目前,劍指“三高”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指導意見剛剛正式公佈,強化信息披露、加大仲介機構責任成為其中的重要舉措。證監會表示,對於盈利預測不能實現的仲介機構和發行人高管將採取監管措施。這些或將提高擬上市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度,使投資者不再受困于上市公司業績“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