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離創業板退市制度實施只剩下本週最後幾個交易日,對這個新制度的理解因人而異,有叫好的,也有叫不好的。這主要是看叫喊者究竟站在什麼樣的角度。但不管怎麼説,如果今後市場能依據這些定下來的新制度切實施行,而不是以往那樣,立了制度,然後相機執行,或者執行時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那麼,筆者認為任何依據市場需求進行的新制度的變革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儘管新的制度可能還不盡完善。
昨日市場走得很妖,過山車的行情為近期所罕見,市場所能找到的理由,一個是外圍的原因,國際主要股指暴跌導致人心不穩;一是自身的原因,創業板退市制度出現了連鎖反應。可以説,前者關係到節前投機者持股還是持幣的傳統問題,後者則被認為將成為市場短期的陣痛。
雖然這有點誇大其詞,但虛擬市場的心理變化有時候依據的就是“莫須有”的理由,更何況上述還言之鑿鑿?不過,筆者認為,外圍不穩雖會影響A股短期走勢,但並非最主要因素,特別是經過這幾年來A股的“跟漲不跟跌”的拙劣表演之後,投資人對於A股自身的“不爭氣”已經深有體會。而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更壞的變化,因此要為如此忽上忽下的行情找個理由,除了市場面之外,也就只能拿退市制度説事了。
然而這個退市制度嚴格來説,並不嚴,雖然像主板那樣“借殼還魂”之路基本被堵死,但還是給上市公司預留了一年時間,先暫停上市,再終止上市。所以要等到創業板真正退市公司出現,還應有4年的“漫長”歲月(其他情形出現直接退市的可能性很小)。
因而嚴格來説,目前投機者只是被這種新制度所震懾,實質性的影響還比較遙遠,這也是“短期陣痛”説法的依據所在。只是市場把這種震懾再擴展到主板,人民日報發文“必須把垃圾公司趕出股市”,就認為創業板的退市制度是在為主板“鋪路”,因此,除了一些多年重組不成的ST股之外,主板的大量虧損股、績差股一時也成了燙手的山芋,行情的大幅振蕩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不過,人民日報的提法雖然聽起來很有快感,但以目前而言也只能是個方向性的提法而已。筆者認為,在A股上市公司“一年績優二年級差三年ST”的老路還在不斷重復的情況下,“倒垃圾”固然重要,但發行上市制度那邊把住産生垃圾的源頭更重要。目前來看,退市制度的配套,還真遠遠不夠。
還有,我們不時提到的嚴刑峻法也是個問題,上市公司搞到要退市,是客觀因素還是人為因素所造成?如何分清相關責任並將責任人繩之以法?這是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如果目前只是震懾二級市場的投機者,那麼接下來是不是應該好好地震懾那些從公司上市到持續經營過程中的違規違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