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導語:經濟結構轉型的深入需要金融市場的結構與之匹配。目前管理層對於券商的束縛逐步放鬆,一系列的業務創新舉措陸續出臺。在主動創新和被動創新的雙驅動下,券商的業績拐點有望出現。
隨著中國經濟高增長的結束以及經濟結構轉型的不斷深入推進,金融市場的結構必須與之相匹配。尤其是,高風險的戰略新興産業發展,主要依託證券市場融資,而不是依託注重資金安全的銀行信貸。因此,中國融資結構,將從以銀行信貸為代表的間接融資佔主體轉為以資本市場為代表的直接融資佔主體。券商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中的主力軍之一,將是政策重點傾斜的領域,近期在新産品、新業務還是資本管制放鬆等方面有眾多的政策利好出臺。
4月13日中國證監會宣佈,修改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標準,降低券商自營、資管、經紀業務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比例,以鼓勵券商業務創新。有機構測算,此次調降將給券商行業釋放約400億元資金。
這僅僅是監管層放鬆資本管制的第一步。有消息證實,券商創新業務大會已確定於5月上旬在北京召開。春節後證監會機構部蒐集整理的來自行業一線的48條建言,將會在本次創新大會集中討論,其中包括新型營業部設立、允許證券公司代銷各類金融産品、拓寬券商自營以及資産管理業務範圍等券商翹首企盼的重大制度變革。
目前來看,券商的創新業務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買方業務創新、經紀業務轉型和投行業務向場外市場的拓展。
買方業務在主流華爾街投行的收入中佔比很大,其優勢主要在於跨市場、跨品種和多種策略的組合産品。目前券商的資管産品過於單一,亟須廣度和深度的拓展。
經紀業務方面,目前已經在試點中的股票約定式回購和即將到來的轉融通業務,將大大提高券商服務優質客戶的能力,同時也在競爭中拉開券商之間的服務檔次,為實力更強、服務更優的券商創造發展空間。
場外市場則將大大提高投資銀行的業務空間。全國性的場外市場已經確定了發展方向,這個市場將集中服務於1萬家非上市公眾公司,覆蓋面將遠遠大於滬深交易所的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