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上海4月19日電(記者李榮、張良) 創新與轉型,已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共識。在18日舉行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12次市長聯席會議上,園區共建、産業轉移、新興産業佈局、陸海聯動等區域熱點,成為市長們交流中的“熱詞”。
不過,長三角的市長和專家們也十分清醒,區域創新轉型,涉及要素的跨地流動,亟待首先建立利益共享及分工協調機制。用資深的長三角經濟專家鬱鴻勝的話説,創新轉型,也是一種利益再平衡,利益的“辨別、讓渡、協調”需要有新的眼光。避免同質與同構,是長三角一體化的“永恒主題”。
利益越“辨”越明
在最新結題的長三角城市合作課題中,“園區共建”列在第一。主持此項課題的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改革處處長錢智説,這是長三角産業在轉型中重組融合的一個新走向。
據相關統計數據,目前長三角22個城市已有超過60個園區加入了長三角園區共建聯盟,推動産業轉移項目落地近百項,最大單體項目投資金額近10億元。在全國範圍內的園區合作項目中,長三角超出“半壁江山”。
長三角協調會辦公室主任胡雅龍説,要素跨地重組,是創新轉型的必由之路。區域內,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可以在産業、品牌輸出的同時,克服土地、資源、勞動力成本等的瓶頸限制,而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在形成新的産業集聚中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與“園區共建”課題同時展開的,還有一個“長三角産業轉移與承接利益分享機制”研究。通過調研,專家們認為,在長三角産業“省內轉移”與“省際轉移”的一些點上,出現了不少有效建立利益分享機制的“樣本”。但在整個區域內,這樣的統一制度框架尚未完整建立,特別是利益分歧和衝突的解決機制。
專家認為,利益這個東西是需要辨識的,越“辨”越明。比如區域一體化大背景的利益價值與“你一地的直接利益價值”,哪一個更有利,當下往往難以把握。這就需要辨識,然後準確定位。有了定位,才能實現利益的讓渡和協調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