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1000億粒産能何去何從 浙江新昌縣43家藥用膠囊廠家停産整頓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7日 09: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4月15日中午,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報道了浙江省新昌縣兩家藥用膠囊生産企業違規生産銷售不合格“明膠空心膠囊”事件。報道稱,用皮革廢料做成的原料生産工業明膠,通過隱秘的銷售鏈條,賣到浙江新昌地區,這種工業明膠中的鉻含量嚴重超過《中國藥典》規定的上限,但由於價格便宜,被當地部分膠囊廠買去生産加工藥用膠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多地展開現場調查,通過採訪相關政府部門、生産企業、零售渠道等方面,試圖多方位呈現這次“明膠空心膠囊”事件對方方面面造成的影響。

  “工業明膠”事件繼續發酵。截至昨日(4月16日),浙江省新昌縣全縣所有的43家膠囊生産企業全部處於停産整頓階段,這些企業的年産能達到1000億粒。

  當地不少膠囊生産企業以及浙江省內企業昨日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工業明膠事件發生後,業內多數企業存在兩種心態:一種是心生慌亂,不知道自己的産品會不會有同樣的問題;另一種則普遍認為,曝光以及停産對企業以及行業短期帶來不利與損失,但長期而言是件好事。

  新昌膠囊企業面臨整頓風暴

  “當天(15日)晚上,企業就被要求進行停産。”浙江新昌當地一規模較大的企業負責人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們立即向企業員工轉達了相應情況,公司的部分産品也被抽去檢驗,“雖然沒有做工業明膠,但還是擔心會不會有問題”。

  “目前浙江省已經及時形成應對措施。”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4月15日當夜,該局發出緊急通知,表示在全省範圍內部署開展藥用輔料生産質量監督檢查。

  針對浙江新昌督查情況,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昨日下午所發佈的通報稱,該局已派出調查組和督查組赴新昌開展查處工作。目前,對2家違規企業的生産線、倉庫、財務等已查封控制,問題産品及原料已進行抽樣送檢。

  與此同時,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全省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重點檢查藥用空心膠囊生産企業原料來源、生産過程質量控制以及銷售情況;藥品生産企業用於藥品生産的空心膠囊質量控制、供應商審計;基本藥物、高風險藥品使用的藥用輔料質量。對於涉及外省藥品生産企業的藥品和輔料,立即控制産品,並報告國家局查處。

  此外,針對媒體曝光的13個鉻超標産品,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4月16日上午發出緊急通知,實施暫停銷售使用,等待進一步處理。

  在浙江省新昌縣,昨日上午,新昌膠囊協會就“工業明膠”事件表態,要加強行業自律,並對相關制藥企業發出協商函,要求制藥企業抵制廉價劣質空心膠囊。

  而浙江新昌公安部門昨日發出的通報稱,目前,警方抽調警力,進行全面的調查取證和審訊犯罪嫌疑人。截至昨天中午12時,共抓獲22名涉案人員,對1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涉及企業4家。

  浙江省新昌縣政府稱,對全縣43家膠囊生産企業進行停産整頓。當地公安部門也稱,將會積極展開行業整頓,配合藥監、工商等部分對全縣43家膠囊生産企業進行停業整頓,對非法生産膠囊企業進行封查。

  記者獲悉,新昌縣共有43家藥用膠囊生産企業,年産膠囊1000億粒左右,約佔全國藥用膠囊産量的三分之一。“每家企業産值平均下來至少超過1500萬元”,當地一從事多年膠囊生産的企業主向記者估算稱,此次事件將影響該區域的産品信譽度。

  涉事企業遭查封

  “4家企業中,兩家分別是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和新昌縣華星膠丸廠,其餘兩家規模都不大,處於産業發展排名的末端。”浙江新昌縣政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根據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所通報的信息,上述兩家企業已有多名相關責任人被公安機關控制。其中,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14條生産線已封存,8個原料倉庫和3個藥用空心膠囊倉庫已查封;新昌縣華星膠丸廠23條生産線已封存,1個原料倉庫和9個藥用空心膠囊倉庫已查封,抽樣了7批藥用空心膠囊和4批原料送有關部門檢驗。上述兩家企業都是已取得生産經營空心膠囊許可證的企業。

  工商資料顯示,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6月5日,註冊資金111萬元,前稱新昌縣愛克膠囊有限公司,在其股權結構中,擁有12名股東,法人代表及董事長潘某佔到54%股份,屬最大股東。

  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坐落于素有“中國膠囊之鄉”的儒岙鎮一山坡上,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不時有公安、藥監等部門人士進進出出,與此同時倉庫等車間已被藥監、公安部門等封條查封,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該廠進口處,建有多處屬於擴建的新建築,主體結構已經竣工,還差內部裝修以及道路平整。

  而新昌縣華星膠丸廠成立較早,于1999年4月22日成立,註冊資金為310萬元,該企業屬於普通合夥制企業,最大股東持87%股份並兼任法人代表,另外兩自然人各持6.45%股份。

  正規産品市場空間遭擠壓?

  浙江新昌當地一規模最大的膠囊生産企業向記者介紹説,個別企業使用工業明膠材料可能與目前的醫藥行業低價中標有關,人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利潤越來越少。

  在一些生産企業主看來,“按照目前市場行情,食用明膠成本是3.5萬元/噸以上,藥用的明膠成本則更高,目前在5萬元/噸左右,進口明膠價格則更高,工業明膠則相對低得多”,根據央視報道,這些工業明膠的價格只要2萬元/噸。

  與此同時,有企業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出現工業明膠與目前行業市場的惡性競爭有關,“目前,企業出廠市場價120元~180元/萬粒,但這些用工業明膠做膠囊的企業把價格壓到40元~50元/萬粒,不少做正規産品的企業業務越來越萎縮,規模越來越小,偽劣産品在擠壓正規産品的市場空間”。

  /專家觀點/

  企業應自律 政府監管需加強

  在此次公佈的膠囊輔料使用工業明膠事件中,一條問題多多的上下游供應鏈浮出水面。

  醫藥行業職業投資人姜廣策表示,只要用這種劣質工業皮革加工的明膠,裏面重金屬都會超標,因為重金屬鉻是製作皮革鞣制中必須用到的,質量監控不到位就會出現鉻超標。

  “藥品輔料和藥品相比,一個顯著特點是其準入技術門檻更低,投資要求也不需要很大,利潤回報卻比較可觀。這樣一來,對輔料的質量監管就是非常重要的,而監管主要應該來自企業自律和政府強制監管”。資深醫藥行業人士黃東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

  “政府的監管是最後一道防線,在此之前企業一定要進行自律。”黃東臨表示。

  對於上市公司、大型藥企也出現了輔料問題,黃東臨指出,無論是大廠還是小廠,都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這件事上,不需要擔心一些大型外資藥企會去幹這樣的事情,因為他們有很完備的採購系統,內部會有機構在採購前進行評測。但在國內,一些企業內部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來把這個事情做起來。”

  姜廣策表示,企業此舉都是為了尋求降低成本,追求利潤,用的都是最便宜的原輔料。企業選擇原料上,雖然有標準,但是有否執行很成問題。“責任方可以説各個環節上都有失職的地方,從檢測、監督、管理、政策制定都有需要檢討的地方。以監管為例,新昌的這個低劣明膠産品存在了很多年了,為什麼到現在才去查呢?”

  (實習生王霞對本文亦有貢獻)

  /現場企業/

  蜀中制藥膠囊生産線叫停 一年前GMP證書曾被收回

  四川廣漢,中山大道南四段2號。昨日(4月16日)數十位手持“長槍短炮”的各路記者雲集於此,但面對蜀中制藥門前神情警惕的5位保安,均吃了閉門羹。

  根據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的通知,蜀中制藥的明膠原料及明膠空心膠囊暫時被封存,膠囊生産線暫時停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就在一年前,蜀中制藥中藥生産過程中存在違反GMP(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相關規定的情況,中藥GMP證書被收回,整改長達半年,罰沒合計高達630萬元,成為四川省對醫藥企業開出的最大一筆罰單。

  三天后或公佈檢測結果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蜀中制藥的時候正值中午下班時間,卻鮮有員工出入。在廠區右側的一個大型車棚內,蜀中制藥員工的摩托車、電瓶車、自行車停放得滿滿噹噹,看上去該公司的生産似乎未受到什麼影響。在該公司辦公樓的大門前還挂著一個紅色條幅,上面寫著 “熱烈歡迎戰鬥在銷售一線的業務精英們載譽歸來”。

  在蜀中制藥的門口苦等近兩個小時候仍無結果,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多路記者尋求廣漢市委宣傳部的幫助,力爭採訪蜀中制藥相關負責人,雖經廣漢市委宣傳部多次協調,但是蜀中制藥始終不肯接受採訪。該宣傳部新聞科負責人轉述蜀中制藥的話説,調查結果由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約3天后統一發佈。

  從4月15日晚間開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蜀中制藥董事長安好義,他均未接聽記者的電話。

  膠囊生産線停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4月15日晚間,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緊急召開會議,著手部署全省藥用膠囊專項檢查。會後,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稱,已要求當地藥監部門依照法定程序立即開展調查,如果發現問題將嚴格依法處理,有關結果將及時予以公佈。

  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昨日下午發佈《緊急通知》稱,對蜀中制藥的明膠原料及明膠空心膠囊暫時封存,膠囊生産線暫時停産,待監督檢查和産品檢驗明確後,合格産品繼續生産銷售使用,不合格産品依法立案查處。

  “各地應立即通知轄區內藥品生産、批發企業、藥店和醫療機構暫停銷售和使用媒體曝光的使用鉻超標明膠空心膠囊的13個批次産品。”《緊急通知》中稱,對上述明膠空心膠囊生産企業檢查及檢驗情況,各地藥監部門務必于2012年4月18日前上報省局;使用明膠空心膠囊的製劑生産企業檢查情況,各地藥監部門應于4月30日前上報省局。

  昨日下午,廣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張路在電話中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們正在對明膠空心膠囊生産企業、使用明膠空心膠囊的製劑生産企業進行監督檢查。不過,他並未透露對蜀中制藥的調查進展。

  去年曾因違規被收回中藥GMP

  據悉,蜀中制藥曾多次陷入“質量門”。公開報道顯示,2005年以來,僅國家和各省藥監部門公告的藥品質量不合格情況,蜀中制藥的産品就已上榜20多次。

  據報道,去年4月,國家食藥監局和四川省食藥監局在對蜀中制藥的現場檢查中發現,該公司中藥生産過程中存在違反GMP相關規定的情況。蜀中制藥中藥GMP證書被收回,5月28日四川省食藥監局決定對其展開立案調查。

  據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所對蜀中制藥生産的復方丹參片、六味地黃丸(濃縮丸)等12個品種19個批次的藥品檢驗,發現該公司的復方黃連素片、川貝枇杷糖漿未按國家食藥監局批准的生産工藝生産,“如縮短川貝滲漉時間,使有效成分沒有完全沁出”。

  據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消息,從去年4月始,蜀中制藥進行了為期半年的整改。去年10月,食藥監部門認為該公司整改完成,符合藥品生産條件,並重新發給其中藥GMP證書。去年11月4日,該公司中藥生産線恢復生産。然而,誰曾想到剛剛重獲中藥GMP證書近半年,蜀中制藥又陷質量風波。

  (實習生熊玥伽對本文亦有貢獻)

  /現場藥店/

  上海、南京未見問題膠囊産品銷售

  ◎上海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了包括老百姓大藥房、華氏大藥房等多家上海市大型藥店,發現各大藥房均無上榜“黑名單”藥品,同時也沒有發現“上榜”企業的其他膠囊類産品。

  不過,記者發現,在華氏大藥房門戶網站“藥品零售網”和1號藥網兩個網絡渠道上雖無黑名單産品進行出售,但均有銷售同一商品名的其他品牌膠囊。

  此外,“上榜”公司的其他産品均未受此影響而下架。

  ◎南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南京市藥監部門了解到,作為全國重要的醫藥基地,南京本地目前並沒有生産藥用膠囊的企業。針對央視曝光的藥用膠囊,目前已經正在排查本地藥品企業和市場上的膠囊藥品,對報道中所涉及的藥品將向醫院和藥店發出通知,如果有銷售的商家將要求暫停銷售,進行檢驗後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就南京藥監部門的説法,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南京多家大型連鎖藥店後發現,南京目前並沒有發現要點銷售被曝光的問題膠囊産品,在南京一家連鎖大藥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購買者的身份要求購買央視曝光的四川蜀中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阿莫西林膠囊、諾氟沙星膠囊,該店店員表示,阿莫西林膠囊和諾氟沙星膠囊都是常見藥品,但是並沒有記者所説的藥品。

  /突發事件/

  涉事明膠廠意外火災該廠經理縱火被拘

  重金屬鉻超標的工業明膠冒充食用明膠來生産藥用膠囊的遭央視曝光後,一場發生時機微妙的大火便在被曝光膠囊的工業明膠供應商——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的學洋明膠廠燒起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阜城縣政府公開電話,值班人員表示縣長正在&&做積極處理。隨後記者多次致電縣政府公開電話,以了解火災原因的調查結果和目前的進展情況。

  阜城縣宣傳部郝部長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説,火災是在4月15日下午15點22分在學洋明膠廠綜合樓發生的,當時公安部門正在對明膠事件展開調查,在看到濃煙之後馬上向消防部門報警。郝部長自己也報了警。

  郝部長表示政府很重視這件事,已經專門成立了調查小組,公安部門和消防部門也都加入了調查。

  記者致電阜城縣消防局以了解火災現場情況,據接線員介紹,當時現場救火的是阜城中隊。阜城中隊吳隊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便給予回復。

  昨日(4月16日)晚間,阜城縣相關人士致電記者表示,大火係學洋明膠廠企業經理宋訓傑為藏匿偽造銷毀證據而放,當日中午宋訓傑已經被公安機關拘留。不過,阜城縣政府並未透露更多的的具體細節,不過承諾有情況將及時告知《每日經濟新聞》。

  據央視的報道稱,有工人反映,15日下午火災發生前,有員工將多臺電腦集中到其中一間房間,準備銷毀。央視記者進入現場後發現,發現被火燒燬的是一棟辦公樓,裏面靠墻的文件櫃裏所有的文件資料已經被全部燒燬。

  資料顯示,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專門生産明膠、食用明膠、藥用明膠、工業明膠、骨膠、果凍膠、熱熔膠、水解膠原蛋白,佔地7000平方米,具備年産上千噸明膠的生産規模,是一家獲得食品添加劑産品生産許可證的企業。

  宋訓傑在央視報道中稱,該廠去年生産了1000多噸這種白袋子明膠(疑似工業明膠),其中一部分賣給了浙江新昌地區的藥用膠囊廠。在採訪阜城縣政府期間,記者也通過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網站,找到銷售經理宋訓傑先生的電話,但多次撥打均無法接通。

  (實習生白雲鶴對本文亦有貢獻)

  /資本市場/

  兩藥用明膠企業大漲藥用輔料公司受關注

  蘇丹紅、三聚氰胺事件、地溝油……直至當下的工業明膠,一例例食品乃至藥品安全領域的“黑天鵝”接連襲來。

  4月15日,“問題膠囊”事件曝光,長春海外制藥、修正藥業、蜀中制藥以及上市公司通化金馬(000766,SZ)等多家制藥公司榜上有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相關制藥企業受到打擊的同時,醫藥輔料公司卻因為此次事件而廣受關注。

  A股市場中,藥用明膠生産企業青海明膠(000606,SZ)和東寶生物(300239,SZ)昨日(4月16日)被雙雙炒作,青海明膠更是在一季度預虧的情況下,開盤就“一字”漲停。

  2011年青海明膠明膠系列産品營收2.06億元,營業利潤3031.80萬元;東寶生物明膠系列産品及副産品磷酸氫鈣2011年收入1.96億元。

  國金證券分析師李敬雷認為,藥企沒有任何理由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但目前基本藥物“唯低價”的招標導向看重價格,對質量的把關不夠嚴格。

  醫藥行業職業投資人博士姜廣策也關注到了整個藥品輔料行業,他的微博中提到,“此次明膠事件反襯出藥用輔料的重要性,假如唯低價招標政策能糾正過來,國家代之以建立科學合理的藥品質量評價體系,推進藥物輔料DMF制度,則藥物輔料這一細分行業的發展空間相當大,其中的優秀企業就很值得關注了,例如湖南爾康、焦作新開源、包頭東寶。”

  不過,東興證券的分析師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出不同觀點,“雖然昨日青海明膠在二級市場表現出眾,但現在還僅停留在概念炒作上面,還沒真正落實到業績。”數據也顯示,青海明膠今年一季度預虧500萬~600萬元,行業前景並不樂觀。

熱詞:

  • 工業明膠
  • 每日經濟新聞
  • 藥用空心膠囊
  • 食用明膠
  •